10首春日田园古诗词: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10首春日田园古诗词: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田园风光最为旖旎之时。在古人的笔下,春日田园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诗意。从唐诗到宋词,无数诗人以笔为媒,将心中的桃花源绘于纸上,让后人得以在文字间邂逅那份纯净与美好。本文精选了10位诗人的10首春日田园古诗词,每一首都如同一扇窗,让我们窥见那水云相间的田园胜景。让我们一同漫步于这诗意的田园之中,感受古人笔下的春天,寻找心中的那片桃花源。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宋代〕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此词大约作于秦观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年),当时他家居未出仕,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遂作此词。词以白描手法和浅近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片描绘小园春色,色彩鲜明;下片转至远处,动静相生,风光如画。全词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宋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此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杨万里担任江东转运副使,在往返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途中,借宿于新市(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一家徐姓客店。乡村的宁静美景和儿童的天真嬉戏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遂写下这首清新自然的田园诗。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通过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和初长的新叶,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焦点转向活泼的儿童,通过他们追逐黄蝶的欢快场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乡村生活的质朴乐趣。全诗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
田 家
欧阳修〔宋代〕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此诗创作于庆历七年(1047年)春天,当时欧阳修在滁州任职。在春日里,他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在社日祭祀田神的热闹场景,深受感染,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描绘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作。首句“绿桑高下映平川”,以平川为背景,描绘了高高低低的绿桑树,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次句“赛罢田神笑语喧”,则通过社日祭神后的欢声笑语,展现了农民的淳朴与欢乐。后两句“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乡村景象。春雨初歇,林外传来鸠鸟的鸣叫,充满了生机;屋头红日初升,杏花盛开,绚丽多彩。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给农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画面生动鲜明,充满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欧阳修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田园世界。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宋代〕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此词为辛弃疾退隐上饶时所作,描绘了春日田园的生机与宁静。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已生,黄犊鸣于细草,暮鸦点于寒林,一派田园风光。下片则山远路斜,青旗酒家,更显乡村闲适。城中桃李忧风雨,而溪头荠菜花正盛,对比中见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偏爱。辛弃疾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同时寓含对时局的忧虑。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既展现了田园之美,又流露出词人的深沉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春日杂咏
高珩〔明代〕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此诗为明代诗人高珩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日郊野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描绘了村东青山如黛,长溪嫩绿,柳絮随风飘舞的春日景象,色彩鲜明,生机盎然。鸟雀却不知郊野之美,反而在小庭中穿花翻飞,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此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令人陶醉。
村 居
郑燮〔清代〕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此诗创作于郑燮归隐山林之后。诗中描绘了山村周围的宁静景象与诗人的隐逸生活。雾树溟潆,乱鸦啼鸣,湿云初散化为早霞,展现出山村清晨的朦胧美。东风已绿春草,细雨犹寒夜花,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与季节的转换。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勾勒出山村生活的闲适与和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深居简出,忘却尘世纷扰,不愿外界喧嚣打扰这份宁静的心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春中田园作
王维〔唐代〕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此诗创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之时。王维晚年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春中田园作》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田园的宁静与生机。诗中,春鸠鸣叫、杏花盛开,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农人持斧伐木、荷锄查泉,体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勤劳。归燕识巢、旧人看历,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最后,诗人面对酒杯却忽然停住,心中涌起对远行客的惆怅,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清新醇朴,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春日田园杂兴
连文凤〔宋代〕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连文凤身为南宋遗民,宋亡后不愿出仕元朝,遂流徙江湖,与遗民故老结交。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厌弃与超脱。首句“老我无心出市朝”,直抒胸臆,表明诗人无心仕途,只愿在东风拂煦的林壑间逍遥自在。后几句则描绘了春日田园的劳作与闲适,如雨后犁田、寒泉浇药、放牛登垄、柳边听莺等,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田园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中春偶书
陆游〔宋代〕
邻曲祈蚕候,陂塘浸种时。
春寒薪炭觉,雨霁鼓钟知。
驴瘦冲泥怯,鱼惊食钓迟。
衰翁一味嬾,耕养媿吾儿。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之时。陆游一生忧国忧民,虽仕途坎坷,但始终心系国家。晚年退隐后,他深入田园生活,亲眼目睹了春日乡村的劳作与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中春偶书》。诗中描绘了邻里祈蚕、陂塘浸种等春日田园场景,以及春寒中的薪炭温暖、雨后的钟鼓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同时,诗人也借驴瘦鱼惊之景,透露出自己年老体衰、无力耕养的无奈与惆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陆游晚年对田园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唐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饱经离乱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生活逐渐安定。次年春天,他独自沿江畔散步,被黄四娘家繁花似锦的景象所吸引,遂写下这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本诗是其中的第六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花海的绚烂与生机。黄四娘家的小路上,鲜花盛开,千朵万朵压弯了枝头。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黄莺在枝头欢快歌唱。全诗语言生动,色彩鲜明,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情趣,展现了杜甫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