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风】南方的“生煎”,山东叫“水煎包”、高密叫“炉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风】南方的“生煎”,山东叫“水煎包”、高密叫“炉包”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KB6J3UF0552N4FE.html

水煎包,作为一种独特的面食文化,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制作方法。从山东菏泽的曹州水煎包,到潍坊的高密炉包,再到青岛即墨水煎包,每一种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饮食智慧。本文将带您领略这些地方特色水煎包的独特魅力。

曹州(菏泽)水煎包

菏泽水煎包是久负盛名的特色名吃,以鄄城、单县等地的最为有名,常见的馅料为羊肉、猪肉、素菜等,并加葱、姜、五香粉、香油、细盐调制。

“水煎包”使用发酵的小麦粉做皮,包好后平放在已刷过油的锅里面,再加水面糊,以半煎半蒸的方式制成。“水煎包”成品状呈扁圆,两面色呈金黄,馅料鲜美,外皮酥脆,香味浓郁。

菏泽市内(牡丹区)回民街上,有一家白家水煎包,已有百年历史,其羊肉水煎包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

马村(济宁)煎包

马村煎包为济宁市嘉祥县特色小吃,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闫家;十里八乡的人去赶集,为的是到集上吃上“闫家水煎包”。

马村煎包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正宗传人为闫会平(1908年1月—1984年4月)。40年代中期,“天津狗不理”高老板,曾专程来到马村,品尝煎包后赞誉:“马村煎包于狗不理包子相论,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放战争时期,杨勇、田英、曾之尚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对马村煎包高度赞美。

乔庄(滨州)水煎包

滨州博兴的水煎包多分布于博兴县东北部乡镇,主要以乔庄镇(蔡寨村)出名;最早做水煎包的是徐姓和崔姓的人家。

据称,北京全聚德饭店都曾专门派人前来学习、引进。

利津(东营)水煎包

民国初期,在滨、蒲、利、海、阳、沾诸县,提起地方名吃,人们总是说:“利津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

据饮食业的老户介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制作水煎包的铺户就出现在盐窝镇尚家村。到了民国5年,县城西街的卖水户刘明远、刘凤刚父子,将盐窝镇的水煎包师傅尚乐安请到了县城,办起了水煎包专营小店—茂盛馆;“刘凤刚开了张,别处的水煎包不吃香”。

东营水煎包,荤包多以猪肉、羊肉、虾仁、海参、大白菜、韭菜、韭黄等为主馅;素包,多以粉条、煎豆腐、野菜、胡萝卜等为主馅。

高密(潍坊)炉包

潍坊的水煎包最著名的是高密的炉包,始于清代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位于县城南河湾的林三炉包,名盛一时。

也有说法称高密炉包是从汉朝名将韩信手下的厨师中传出来的,一辈辈传到清朝末年。呼家庄的王家、徐家,夏庄的张家就开起了炉包铺;他们推着小推车,带着篷布、炉、面、菜、柴草等四处赶集打炉包,流传至今。

除了上述地区,青岛即墨水煎包、淄博临淄金禾水煎包、济南徐罗锅水煎包等也非常著名,深受一方百姓喜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