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是谁?他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杨延昭是谁?他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杨延昭,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本名杨延朗,后因避宋真宗祖先名讳而改名。作为北宋时期的名将,他在民间故事中被称作"杨六郎",是杨家将故事中最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究竟是怎样的?他的名字又是如何来的?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杨延昭(杨六郎)是故事中最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在民间传说中,他在父兄或战死或失踪的危局下担当重任,一力撑起整个杨家,后又长期带兵镇守边关,与外敌作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然而,历史上的杨延昭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有所不同。首先,杨业的确有七个儿子,但杨延昭不是杨业的第六子,而是长子。那么,为什么会被称呼为"杨六郎"呢?这大概有两种原因:
在契丹人的文化中,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杨延昭每和辽人作战总能占到不少便宜,辽人觉得他很难缠,就以北斗七星之一代指,把镇守边关城镇的他呼为"六郎"。
宋代的称呼是按照同辈在整个族中的大小排名。杨延昭虽然是杨业的长子,但在杨家整个大家族中同辈里排行第六,所以被称为"杨六郎"。
另外,杨六郎最早不是叫杨延昭,而是叫杨延朗。为什么改名呢?这是因为要避讳。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因梦见神人指引,声称赵家祖先其实是赵玄朗(民间传说的财神赵公明)。因为这个梦,老赵家的祖先和神仙挂上了钩。于是传旨天下要避祖先名讳中的"玄"字和"朗"字,于是名字碰在一起的杨六郎就只好改名杨延昭了。
历史上的杨家在北宋属于中等将门,远不如同为边关镇守的折家、种家等将门,更不要说和开国将门潘家、曹家等相比较。杨延昭做的官也不大,他的最后一个官职是从保州防御使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保州防御使只有从五品,既然是调任而不是升任,那么这个高阳关副都部署也不会超出五品。毕竟宋代是以文御武,边疆一地守将的官不可能大过四品的知州或知府。
至于杨家将为何有如此大的名声,大概是沾了杨业的光。杨业的经历最坎坷传奇,从北汉最后灭亡时还在抵抗宋朝的战将到成为宋将在雍熙北伐时战死,或许中间有冤屈,所以老百姓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帮他正名。再加上北宋外战不利,老百姓需要英雄寄托,杨家将的故事正当其时,于是流传下来的杨家将故事就让杨家将成为大宋第一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