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池包冷媒直冷和液冷技术降本对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池包冷媒直冷和液冷技术降本对比

引用
搜狐
1.
https://db.m.auto.sohu.com/model_5005/a/819660031_12112436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包的热管理技术成为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风冷、液冷和冷媒直冷三种冷却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术的特点,并重点分析冷媒直冷技术的优势、应用现状及成本效益。

风冷:更原始的电池冷却方式

风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宏光MINI EV等主流微型电动车,以及早期热销的电动车(比如日产聆风),都采用了这种电池散热方式。风冷的原理是利用自然风或电吹风配合蒸发器对电池进行降温。寒冷天气对电池预加热,电池模组中间加了电加热膜,加热和冷却都比较简单。

以空气为介质的风冷技术的缺点也相当明显。其散热效果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工作的散热要求。而且风冷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过热或过冷的天气条件下,传热效率急剧下降。

液冷:优缺点鲜明的复杂冷却方式

相比之下,液冷技术对于电池的热管理更为从容。目前,部分车企配备了液冷电池系统,冷却液通过电池内部管路,带走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这与水箱水冷燃油车一样,但在低温条件下,系统还会对电池组进行加热。

与空气相比,以冷却剂为介质的系统具有数十倍的比热容和更高的传热系数,带来更好的冷却效果。温度和温差明显降低后,电池组在工作效率、稳定性和耐用性上得到显着提升。当然,液体冷却系统的成本也会更高。

液冷电池缺点就是结构比较复杂,增加了电池组的重量,让电动车的重量普遍超过2吨,就像时刻满载的汽车,影响性能,另一方面增加了电池组的体积,侵占车舱空间,相当于降低能量密度。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BMS冷却管理:每个电池单元都对着冷却液管,管道像蛇一样缠绕在电池周围以提供更多的热量传递区域,高温低温均可以控制,如今大多数高端国产新能源车就是采用这种设计。

冷媒直冷:快速冷却的居中方案

冷媒直冷方式是充分利用整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将其引入电池内部蒸发器中以达到冷却目的。冷媒直冷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电动压缩机,双蒸发器,冷凝器,双膨胀阀,管道,储液干燥器。

这种冷媒板设计更简单,但优势是可拆卸性,冷却系统可以轻松更换甚至维修。比特斯拉的整体缠绕式更容易拆卸,后期维修成本低。比如比亚迪DM-i,宝马i3,Jeep插混车等均采用这种设计。缺点是无法直接加热,需要一套新的加热系统。

目前在应用冷媒直冷的主机厂和车型

  1. BMW插电混动车型,包括X1,X3,3系和5系等插电混动;
  2. Jeep指南者和大指挥官的插电混动;
  3. BMW mini和countryman插电混动;
  4. BYD全系dmi车型,包括秦dmi,宋dmi等;
  5. BYD E3.0平台的首款车型海豚;
  6. BMW i3。

应用冷媒直冷技术的初衷和出发点

因为电池如果需要大倍率充放电需要高效冷却,或考虑到液体泄漏造成的风险等等因素,小编归纳以下直冷技术的好处:

  • 冷却速度快,冷媒蒸发温度低,少了chiller的液冷转换;
  • 冷却效率高和能耗低,少了chiller冷冻液和冷媒的交互;
  • 安全性高,不会像液冷造成短路;
  • 能够降低整车重量,节省一部分零件和冷冻液的重量;
  • 降低成本,节省一部分零件

应用冷媒直冷的难点

冷媒属于两相流体,直冷开发难度比液冷大,主要在冷板设计和策略控制上。

应用冷媒直冷技术能节省的成本

通过对比直冷和液冷的热管理架构,可以发现直冷系统可以去掉电池侧水泵(200元),电池侧副水壶(40元),电池chiller(300元,含EXV和PT传感器),还有一些水管。考虑到铝管比塑料管贵一些,这样大致算下来,单车可以节省500多元

不但价格降低了,关键整车重量也降低了(起码冷冻液比冷媒重很多),降低7Kg重量应该不成问题。

不知道此技术后续发展如何,相信BYD dmi全系都应用此种技术了,估计也有一些OEM跟进应用。

但是如果真正想在快充和抑制热失控取得更好效果,浸没式冷却应该对比直冷是更好的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