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说话不过脑子怎么办?这9招让你轻松改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说话不过脑子怎么办?这9招让你轻松改变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12389622f619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知道了一切。”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的这句警言,其实在提醒我们:有时保持谦逊与深思,是沟通顺畅的关键。
我们常常因为话语“不过脑”,导致无意间给他人带来伤害或误解。那么,如何让“言之有物,言之有度”成为一种习惯呢?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话到嘴边,先思考三秒

1. 学会闭嘴
“多说不如少说”的智慧其实不复杂。适时闭嘴,不是减少沟通,而是让表达更高效。“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的古训就是在教我们:有时候静默反而能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对方。

2. 控制语气,温和表达
心理学上认为,语气决定了交流的舒适度。温和的语速与语调不仅能减少对方的防备心理,也能让你表达的内容更易被接受。与其激动争辩,不如放慢语速、轻柔语调,这比说再多的道理都管用。

3. 刻意练习,不再“脱口而出”
有意识地练习说话前停顿几秒,不仅可以让思维更清晰,也会帮助我们避免“一时冲动”。不断练习“三思而后言”,会逐渐培养深思熟虑的习惯,避免不经思考的冲动表达。

换位思考,增进理解

4. 以他人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
沟通中的“不过脑”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同理心。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理解一切,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传达理解与尊重,也能让沟通更加顺畅。心理咨询师经常提醒人们:对话中的真诚,源于用心的体会。

5. “真话不全说,假话不全说”
“英雄主义在于看破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同样,在沟通中,看破不说破,既是一种情商,也是沟通中的柔韧性。并不是所有的真相都要直言不讳,有时留些余地,反而能让对话更流畅。

6. 学会识别“雷区”
每个人心中都有“禁区”。谈话中不小心踩到对方的雷区,往往会导致冲突或误解。因此,识别并避开他人的雷区,是沟通中的基本礼貌与尊重。了解对方的敏感点,给彼此留出舒适的空间,才能让对话更和谐。

少些评论,增强理解与尊重

7. 放下幽默感,避免尴尬
如果觉得把握不好幽默的分寸,宁可选择不开玩笑。幽默可以后天培养,但不合时宜的“硬幽默”只会带来尴尬甚至误解。与其如此,不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学习慢慢提升幽默感,适度的幽默比无度的“尴尬笑话”更让人舒适。

8. 学会倾听,减少评价
过多的评判会让他人产生防备或排斥心理。学会适时倾听,不随意评价,不论在他人面前还是背后,都能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倾听不仅是沟通技巧,更是对他人存在的尊重,心理上,这种“接纳”会帮助我们看到彼此的不同,也促进了真正的理解。

9. 提升话语的“含金量”
在沟通中尽量用实在的、具有信息量的表达去替代情绪化的言辞,这样既能让自己说话更具建设性,也能减少误解。

以上九个方面,是从“说话不过脑”到“言之有度”的心态修炼。沟通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体察对方心理、提升自我言行的过程。最终,让我们从“说话有分寸”过渡到“说话有分量”。

正如Miss温的建议:“增加自己讲话的信息量,减少讲话传达的负面情绪,增加讲话中的客观事实,减少讲话传达的偏激观点。” 这种调整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使得每一句话更具价值和深度。

真正的好沟通,不仅是表达自己,更是为对方创造一份心灵的舒适感,让彼此都感到被重视、被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