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才情与爱情的千古佳话
卓文君:才情与爱情的千古佳话
卓文君,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代表作《白头吟》《诀别书》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更成为后世小说、戏曲创作的灵感源泉。
卓文君
卓文君(前175年-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祖籍为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四川临邛巨富卓王孙之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她的代表作有《白头吟》《诀别书》等。她夜奔相如的故事,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与司马相如
相识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特别擅长写赋。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
两人携手来到客厅,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和遭遇。王吉说:“我有个同乡叫卓王孙,是临邛县的大富翁,家中富有得数不清,他的女儿文君刚死了丈夫,至今未改嫁。我听说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精通音乐,我愿意为你介绍,不知你意下如何?”司马相如当然求之不得,于是王吉就写了一封介绍信,让司马相如带着前往卓家。
凤求凰
当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了才女卓文君的心,“文君夜奔相如”演出了一幕传唱千古的私奔佳话。这两首琴歌据说就是司马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凰》歌词。因《史记》未载此词,到南朝《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代《艺文类聚》、宋代《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人假托司马相如所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汉代文景之治时期,蜀郡临邛县(四川成都邛崃)的卓家传到了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卓家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去世,因而在家守寡。
轶事典故
卓文君(约公元前179年以后—前117年以后),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容貌秀丽,喜欢音乐;十七岁而寡。辞赋家司马相如落魄归蜀时,文君毅然冲决封建罗网,与之自由结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有她的事迹。
司马相如原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梁孝王死,司马相如回到四川临邛,靠朋友帮助,开了一家酒馆。卓文君听说后,便夜奔相如,当垆卖酒,两人开始了他们的生活。后来卓王孙碍于面子,只好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分给他们很大一笔财产,使他们过上了富贵生活。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结合,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她不以貌取人,不嫌司马相如贫贱,不慕富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表现了她美好的品格和非凡的胆识。她和司马相如的琴瑟之好,传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