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肠镜检查到底有多重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肠镜检查到底有多重要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L3A24O05532QEE.html

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发现肠道息肉、肠癌等方面具有预警和介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哪些人需要做肠镜检查,以及如何预防肠道息肉的形成。

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

现代医学把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称为“息肉”,一般以部位命名,出现在肠道里就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直径小至几毫米大到几厘米,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饮食因素: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的人患病率较高。膳食中脂肪占比超过40%是形成肠道息肉的重要因素,若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患病率就会显著降低。另外,腌制食物等也与腺瘤性息肉形成有关。

  • 疾病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切除胆囊、接受癌症放疗的患者及肥胖人群患病率较高。

  • 炎症刺激:长期炎症刺激肠黏膜可引起息肉,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 异物损伤:肠道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肠黏膜损伤,都容易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也会刺激肠壁生成息肉。

  • 遗传因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突变的基因又会遗传给后代。

人体任何黏膜表面都可能生长与息肉类似的多余肿物,肠道息肉更受关注,因为它可能会发展为肠癌。一般来说,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息肉是良性的;黏膜下扁平、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息肉恶变。

为何多数人不愿意做肠镜

因胃肠道疾病就诊的患者除了用药治疗外,常需要内镜检查。很多人对内镜尤其肠镜检查的理解存在很大误区,常常拒绝肠镜检查,因此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对肠镜的恐惧与误解。首先,对肠镜的恐惧和误解是很多人不愿接受检查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认为肠镜检查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甚至有人形容其为“生不如死”。这种恐惧感主要来自于对肠镜操作的不了解,以及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夸张描述。然而,现代肠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痛肠镜更是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大大减轻了不适感。

  2. 隐私顾虑与尴尬心理。其次,隐私顾虑和尴尬心理也是阻碍人们接受肠镜检查的重要因素。肠镜检查需要患者脱掉裤子暴露隐私部位,这会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和尴尬。尤其是在与陌生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这种不适感会更加强烈。然而,专业的医疗人员会尊重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患者的尴尬感。

  3. 检查前的准备麻烦。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肠道清洁,包括饮食限制和服用泻药等。这些准备措施可能会让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就感受到不适,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泻药的口感不佳,且需要大量服用,这会让一些患者望而却步。然而,充分的肠道清洁是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对于及时发现肠道病变至关重要。

  4. 忽视癌症早筛的重要性。很多人对病症早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肠道症状,就不需要做肠镜检查。然而,肠道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哪些人需要做肠镜检查

由于肠镜检查能够取到病理组织,其又被称为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它并非像谣言或者网上说的那样痛苦。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越来越柔软纤细,做肠镜检查的时间也非常短,一般在15至20分钟左右。

建议超过40岁还没有做过肠镜检查的人,应尽早做一次检查。同时建议以下人群立即检查:

  • 年龄大于等于40岁,无论男女
  • 长期抽烟、喝酒的群体
  • 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
  • 进行胆囊切除的群体
  •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 长期缺少运动
  • 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者
  • 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体
  • 炎症性肠病

做肠镜检查后如果发现有肠息肉,检查频率要更密集,之后3年每年都需要做肠镜检查,根据息肉生长情况确定下一次检查频率。长期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较少者应立刻改变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避免便秘,少吃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此外,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预防息肉形成。

最后,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肠道健康。如果需要做肠镜检查,不要拒绝或拖延,要及早发现和治疗胃肠道疾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