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TOD模式:重塑城市新形态
南宁TOD模式:重塑城市新形态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在城市交通和区域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其中,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成为南宁城市规划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将深入探讨南宁TOD模式的实施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什么是TOD模式?
TOD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在公交站点(如地铁站、轻轨站等)周边600米范围内,将住宅、零售、办公、开放空间和公共设施等进行有机整合,打造适合步行的社区环境。这种模式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公共交通使用,减少汽车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宁TOD模式的战略思考
南宁在推进TOD模式时,主要围绕两个核心战略展开:
重塑城市形态:改变过去以汽车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布局,通过TOD理念重塑旧城形态,引领新城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架在轨道上的城市”,而非“架在汽车上的城市”。
提升运营效益:通过集聚人口和优化步行系统,提升轨道交通的客流强度,从而改善运营效益。据统计,2019年南宁轨道交通的平均客流强度仅为0.99万乘次/公里,远低于香港(超过3.0万乘次/公里)和东京(6.5万乘次/公里)等TOD模式发展成熟的城市。如果能将客流强度提升至2.0以上,南宁轨道交通的票务收入将有望覆盖运营成本。
南宁TOD模式的实施路径
南宁采取了多种方式推进TOD模式:
政策引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打造“轨道交通经济带”的战略,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TOD发展。
机构保障:成立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和南宁轨道小镇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TOD规划发展工作。
分层推进:在线网和线路两个层面贯彻TOD理念,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深度融合,确保TOD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分类实施:按照“改造、填入、新建”三种方式发展TOD项目:
- 改造: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推进旧城更新,如火车站片区、中尧路片区等项目。
- 填入:对建成区存量用地进行高效开发,已有4个站城一体化项目实现销售。
- 新建:推进轨道小镇建设,首批3个项目已获批复。
地下空间开发:通过地下空间规划研究,构建更加友好的步行系统,首批5号线广财区间地下商业空间已采用BOT模式推进实施。
南宁TOD模式的经济效益
TOD模式不仅能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益,还能带来多重经济效益:
物业开发收益:通过参与站点周边综合开发,轨道交通企业可以获得可观的物业开发收益。以深圳地铁为例,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首家在全成本核算方式下实现盈利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
土地溢价反哺:借鉴香港“地铁+物业”模式,通过土地开发获取的溢价可以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香港的经验显示,物业开发与租赁管理收入占港铁利润的近一半。
商业配套收益:TOD项目通常包含商业配套,能带动商业地产、广告、文化娱乐、商务办公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南宁TOD模式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地铁线路分布不均:目前南宁已开通4条地铁线,但大部分站点集中在邕江北岸,江南区和五象新区等区域覆盖不足。
项目推进缓慢:部分大型TOD项目如五象火车站TOD综合体、江南五一中路TOD项目等,因范围广、规划复杂、涉及旧改等原因,推进速度较慢。
资金压力:TOD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南宁可借鉴深圳等地经验,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
结语
南宁TOD模式的推进,不仅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效率,更是为了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南宁TOD模式有望为城市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