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 ——泰顺乒乓球运动百年简史
走出了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 ——泰顺乒乓球运动百年简史
泰顺县,一个位于浙江南部的小县城,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乒乓球辉煌。从亚洲冠军到全国冠军,泰顺乒乓球运动不仅培养出一批优秀选手,更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记忆。
1973年钟锦平教练在县人民广场指导少儿乒乓球爱好者训练挥拍。 萧若驹 摄
董小平(左)、董爱平(右)分别被授予国家、省级运动健将(《泰顺老照片》)
1982年,林洁在朝鲜参加比赛
林洁乒乓球赛奖牌,左一为1978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少年组女子单打冠军奖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泰顺乒乓球运动迎来高峰期,涌现出董爱平、董小平、魏海玲、林洁等一批优秀选手。1978年,林洁在马来西亚第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少年组女子单打冠军;1980年,在旅大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代表浙江省女子乒乓球队上场进行团体决赛的三位选手中就有林洁、董小平,为浙江省乒乓球队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
乒乓球运动在泰顺的萌芽与发展
据《泰顺县教育志》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县教育局改体操科为体育课,学生课外活动有跳绳、打乒乓球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泰顺县民众教育馆建设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乒乓球赛事悄然萌芽。民众教育馆附设的体育场,就是后来的县人民广场,这里见证了泰顺乒乓球的兴起,也是后来乒乓球优秀选手启蒙阶段练习挥拍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泰顺乒乓球运动蔚然兴起。1960年3月,泰顺举行全县乒乓球锦标赛,社会反响热烈。借着专区、全省、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及1961年在我国举行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东风,泰顺广泛开展乒乓球运动,要求在1960年度组织3万名青少年参加乒乓球活动、1万名青少年参加乒乓球比赛,并培养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等级教练与业余辅导员。如此全方位推广乒乓球项目,在泰顺历史上实属罕见。1962年,温州专区乒乓球比赛中,出现了泰顺乒乓球代表团的身影。
一代名帅钟锦平与泰顺乒乓球人才的崛起
1965年,瑞安人钟锦平调到罗阳小学(今县实验小学)任教,与校长等人筹资建造了乒乓球室。他精心挑选20多名学生组成一支乒乓球队,挤出周末节假日与课余时间教导队员。由于队员较多、球桌有限,有时钟锦平召集队员列队于县人民广场,他在队前示范挥动球拍,学员们像做体操一样整齐划一地跟着教练练习动作,成了县人民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革”期间,钟锦平非但没有停止乒乓球教学,反而加大训练强度。钟锦平经常在放学铃声响起时守在学校走廊楼梯口,“盯”住乒乓球队的学生,生怕他们贪玩回家,荒废练球。队员们自觉留下训练,当县人民广场放映电影时,原是电影迷的孩子们也耐住性子待在球室训练。
1970年,泰顺举办全县青少年乒乓球业余运动选拔赛。在钟锦平的精心培养下,队员董爱平崭露头角,于1971年2月最早选拔进入省队。那时,浙江省乒乓球队经常下基层选拔乒乓球项目新苗。1971年11月,董爱平的妹妹董小平在浙江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取得第五名的佳绩,被招入省体工队集训。董小平到杭州后眼界大开,也体验到不一样的训练模式与艰辛。若想在乒乓球之路上走得更远,光靠球技是不够的,还得有强健的体魄。寒冬腊月的清晨,教练带着她们在洒满煤渣的跑道上跑步,尽管硌脚难受,但她们坚持跑完全程,保证每周的体能训练量。
1972年10月,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那时在国家队集训的董爱平参加了这次友好赛。当董爱平与一位乌干达选手的比赛录像在泰顺电影院放映时,观众欢呼鼓掌,特别是乒乓球队队员们欣羡不已,羡慕董爱平等选手能与外国人接触,亮相银幕,大家都以此为学习榜样。那个时期,进入省队的泰顺优秀选手还有魏海玲。
来自泰顺县大安乡的林洁年纪偏小,她与担任罗阳小学教师的母亲一同住在校内,经常到乒乓球室玩耍。1971年,9岁的林洁开始师从钟锦平练球。其间,林洁常要外出参加地区、全省比赛,回校后任课老师总会为她补课,让她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训练比赛中。她的母亲在课余之时陪伴练球,看着她一点一滴的进步。1974年,省乒乓球队招生组建少年队,由朱乃贞教练负责选拔,林洁通过层层比赛的选拔,与杭州的曾玉芬等8名队员组成省乒乓球少年女队。由于队员们勤学苦练,力争上游,省乒乓球少年女队在历次全国少年比赛中名列前茅。
林洁:从泰顺走出的亚洲冠军
1978年,年方15的林洁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一鸣惊人,打赢曾获得全国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的国家队老队员黄锡萍,受到大家的关注。不久后,林洁获得参加第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机会。
这年11月,林洁等11名运动员在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李富荣的带领下,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亚锦赛。林洁打少年组,愈战愈勇,连胜几轮,在半决赛击败日本选手,闯入决赛,对阵朝鲜的崔正喜。
在第一局比赛中,林洁杀球凌厉,遥遥领先,以21:13的悬殊比分轻松取胜。第二局比赛中,林洁求胜心切,与崔正喜激烈对决,比分几次打平,处于胶着状态,一直打到19:19。尽管林洁随后领先一分,但心情略显紧张,当崔正喜打过来的球落到这边桌面时,林洁没有应起劈杀,而是用球拍轻顶,球未过网,比分又变为20:20。林洁没能及时稳定情绪,以20:22输了第二局。第三局比赛,林洁调整心态,使出拿手的横拍快攻法,在速度节奏等方面明显占据上风,以21:15稳胜。进入第四局比赛,崔正喜开局打得不错,一度以10:5领先。林洁奋起直追,先后打成13平、14平,但之后出现几次失误,以18:21输了此局。
双方进入定胜负的第五局比赛,两国观众都为场上选手暗捏一把汗,甚是扣人心弦。出乎意料的是,这局比赛毫无悬念,林洁超常发挥,以压倒性的优势打得崔正喜措手不及。开局时,双方打成1:1,之后林洁连得10分,打成11:1。之后,崔正喜虽然取得3分,但面对4:18的悬殊比分,她深感大势已去。林洁在有利形势下稳扎稳打,最终以21:7取胜。林洁是横拍快攻型选手,崔正喜惯用直板,当时《马来西亚》报戏称这是“横板拍歪了直板”。林洁荣获本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少年组女子单打冠军,举起奖杯高高地站于领奖台上,这是泰顺选手自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泰顺选手助力浙江女团登顶全国
1979年,林洁进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后任国家乒乓球女队副队长。此年,她频创佳绩,获得全国乒乓球分区赛(平湖)团体冠军、女单亚军,与董小平一同迎接次年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这场大战。
此时,董小平年过二十,已在省队服役八九年,即将面临退役分配,莫名有一种紧迫感。她生性倔强,誓言不获佳绩决不放下球拍。当时,已然退役在机关工作的姐姐董爱平经常写信鼓励她坚定前进。董小平加倍刻苦训练,除了保持每天五六小时的强度训练外,她还在别人午休或者晚上空余之时,一个人在球馆不知疲倦地训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一些重要比赛中,她勇于挑担子,主动请战。
1980年,曾玉芬、林洁、董小平、周建萍、姚佳音五人组成浙江省乒乓球女队,由周树森教练带队,出战旅大(大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浙江女队一路过关斩将,淘汰北京队、黑龙江队、广西队,在决赛时迎战实力强劲的八一队(解放军队)。决赛时,双方各出3名选手对打数场(全部为单打),浙江女队上场的是林洁、董小平、曾玉芬,八一队上场的童玲、沈剑萍、戴丽丽皆为国手。
面对八一队的黄金组合,林洁、董小平、曾玉芬精神抖擞,打出十足的气势。比赛规则是九场五胜制,在前六场比赛中,浙江省女队就率先赢了五场,提前宣布战果,以5:1战胜八一队,其中林洁得2分、曾玉芬得2分、董小平得1分。浙江省乒乓球女队一举夺得女团冠军,2003年《浙江省体育志》称这是“浙江省乒乓球运动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团体冠军代表着一个省乒乓球的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而决赛出场三位省队选手中就有两位出自泰顺,这是赛场上一道奇异而又亮丽的风景线。
赛后,浙江省政府授予林洁、董小平等人二等功。此后几年,林洁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如1982年获朝鲜平壤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团体冠军;1983年在上海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乒乓球赛中,林洁与何志文合作取得混双亚军。董小平三次取得全国乒乓球分区赛单打前三名。林洁、董小平都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国家运动健将”称号,董爱平获“省级运动健将”称号。董小平、林洁退役后长期担任乒乓球教练,培养人才不计其数,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不少优秀运动员。钟锦平在林洁进入省队不久后被调回瑞安任教,于1988年获评国家高级教练职称。
泰顺乒乓球运动的群众基础与文化传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泰顺选手屡创佳绩相对应的是县内乒乓球赛事频繁,温州地区经常在泰顺举办乒乓球比赛,民间涌动着乒乓球运动的热潮。当时物资匮乏,很多乡民设法创造练球条件,没有球桌就在凳子上搭一块门板,没有球网就在门板中间摆一排青砖,没有球拍就自己动手制作或者使用缺角的瓷砖。学生书包中常放着简易球拍,一到下课时间,就迫不及待地在两张书桌中间叠上书本,互持球拍你来我往地对打起来。放学回家或周末时光,三五好友在院落或厅堂里搭起“球桌”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在那火红的年代,人们常听到把泰顺誉为“乒乓球之乡”的广播新闻,这成为泰顺一个时代的集体青春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