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BQVJ1G05371YAR.html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需要肠外营养(PN)以满足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需求。而长时间PN,尤其是全肠外营养(TPN)会导致严重的PN相关并发症。《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是一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指导的重要文件。这份共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下面是对该共识的一些关键点解读: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 促进生长发育: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体重增长、身长增加和头围增长方面。
- 预防并发症:与长时间使用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代谢紊乱、感染和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肠内营养的实施原则
- 个体化方案:根据每个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如胎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 尽早启动:建议在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后的24-48小时内开始肠内营养。
- 逐步过渡: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直至达到全肠内营养。
- 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肠内营养的类型
- 母乳优先: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应优先考虑使用。母乳不仅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免疫因子,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和促进肠道健康。
- 配方奶补充:对于无法获得足够母乳的早产儿,可以使用特制的早产儿配方奶。
营养成分的需求
- 蛋白质:早产儿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应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其快速生长。
-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合理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能量。
- 微量营养素:特别关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如铁、钙、磷、维生素D等。
喂养方式
- 经鼻胃管或经口胃管喂养:使用专业的喂养技术和设备,确保营养液能够安全、有效地输送到早产儿体内。
- 间歇喂养与连续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间歇喂养适用于大多数早产儿,连续喂养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早产儿。
监测与评估
- 生长监测: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 营养状况评估:定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
- 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是否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特殊情况下的管理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对于有NEC风险的早产儿,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减慢喂养速度、监测腹部症状等。
-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于患有RDS的早产儿,应根据其呼吸状况调整喂养方式和喂养量。
家庭参与
- 情感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到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提供情感支持和参与喂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
- 延续性护理:出院后,继续提供家庭护理指导,确保早产儿在家中也能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
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
- 标准化流程:建立标准化的肠内营养管理流程,确保操作规范。
- 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结论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早产儿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这份共识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有力指导,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科学地管理早产儿的肠内营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早产儿肠内营养目标
- 能量和蛋白质
- 推荐意见1:早产儿肠内营养能量摄入应达到每日115-140kcal/kg;在保证蛋白和其他营养素摄入充足的情况下,最高不超过每日160kcal/kg(A1)。
- 推荐意见2:早产儿肠内营养蛋白质摄入应达到每日3.5-4.0g/kg,生长缓慢的早产儿,最高可达每日4.5g/kg,蛋白能量比为2.8-3.6g/100kcal,以达线性生长目标(B1)。
- 全肠内喂养量应达到多少?
- 推荐意见3:早产儿全肠内喂养量为每日150-180mL/kg,且持续48h以上。需评估个体差异及实际营养需求,最低不少于每日135mL/kg(B2)。
过渡期的肠内营养
- 开奶的要求与禁忌
- 推荐意见4:生后24h内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生后2-4d可进行微量肠内喂养(B1)。
- 推荐意见5:先天胃肠道畸形或肠梗阻时须禁食(GPS)。
- 肠内营养乳品的选择
- 推荐意见6:亲母母乳是早产儿肠内营养的首选;VPI或VLBWI没有或不能得到足够的亲母母乳时,可选择捐赠人乳进行肠内营养(A1)。
- 推荐意见7:在亲母母乳和捐赠人乳均不可获得时可选用配方奶粉喂养,VLBWI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肠内营养(B1)。
稳定生长期的肠内营养
- 如何为早产儿选择喂养实施方案?
- 推荐意见8: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推荐经胃管间断喂养方式;胎龄33-34周的早产儿,推荐启动经口喂养(A1)。
- 推荐意见9:推荐早产儿肠内喂养间隔时间为2-3h(B2)。
- 早产儿肠内营养时如何增加喂养量?
- 推荐意见10:对VLBWI且无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推荐在生后2-4d后开始增加喂养量(A1)。
- 推荐意见11:对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推荐每日20-30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A2)。
- 推荐意见12:使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或早期添加牛乳来源的母乳强化剂(human milk for tifier,HMF)时(母乳喂养量每日50-80mL/kg),推荐以每日不高于20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GPS)。
肠内特殊营养素的补充
- 如何精准使用HMF?
- 推荐意见13:需使用HMF的早产儿在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强化方案,以满足早产儿个体化的营养需求,支持早产儿的体格生长(A2)。
- 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什么时候开始补充?其推荐摄入量是多少?
- 推荐意见14:出生早期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口服补充维生素A(vitamin A,VitA),总摄入量为每日1333-3300IU/kg(视黄醇酯每日400-1000μg/kg)(B2)。
- 推荐意见1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婴儿,出生早期(生后1周)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维生素D(vitamin D,VitD)400-1000 IU/d(10-25μg/d),3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B2)。
- 微量元素铁何时开始补充?其推荐剂量是多少?补充多长时间?
- 推荐意见16: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良好者,2周龄开始可口服补充铁剂,预防量为每日1-2mg/kg,贫血治疗量每日2-3mg/kg,添加含铁半固体食物后,继续补充铁元素持续至生后1-2岁(A1)。
- 早产儿是否需要常规补充益生菌?
- 推荐意见17:如果满足所有安全要求,早产儿可使用多菌株益生菌或单菌株联合益生元或乳铁蛋白组合(C2)。
肠内营养的监测
- 喂养耐受性监测
- 推荐意见18:推荐常规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评估,选择性监测胃潴留情况(B1)。
- 体格生长及营养代谢指标监测
- 推荐意见19: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在生后1-2周内每天监测体重1-2次;体重稳定增长期每周监测体重2-3次,每周监测身长和头围1次。推荐应用体重增长速度和胎龄别体重的Z评分来纵向评估体重增长(GPS)。
- 推荐意见20:推荐定期监测血液营养代谢指标,结合体格生长指标纵向评估营养状态(GPS)。
热门推荐
棋类游戏:智力与策略的较量,探索围棋、国际象棋与象棋的魅力与技巧
甲流来袭,如何正确使用检测试剂盒?
BinaxNOW流感试剂盒:冬季必备神器!
甲流试剂盒热销背后:如何科学管理健康?
揭秘话费慢充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当心贪小便宜吃大亏
卤牛肉制作指南:三种香料让牛肉软烂入味,没牙也能吃
“广东省汤”是哪个?“老广”们别吵了,饮汤先!
广州陈家祠周边美食探索:正宗广式烧腊脆皮五花肉
广州的九大家常菜及其做法!
常规尿检前可以喝水吗?喝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从尿液颜色看健康!尿尿完看一下,颜色正常、异常疾病有哪些
D档如何正确使用?这种使用方式对驾驶有何便利性?
白鹤滩水电站:巧家旅游新宠
巧家药山:冬季必打卡的避寒胜地
欧美地区不同部位牛肉细分、口感和烹饪指南
滑蛋牛肉—好吃好做的减脂餐
围棋入门指南:基本玩法、技巧与策略全解析
反电信诈骗安全知识!
长相酷似熊猫的蚂蚁,实则是没有翅膀的蜂类
鲍鱼裙边炒三丝:家常版高级料理
鲍鱼裙边:秋冬养生新宠?
鲍鱼裙边新吃法大揭秘!
梦到XX文字,竟是潜意识在说话?
不同类型的立铣刀及其加工操作
重复视频清理:电脑重复视频文件一键清除!4款去重工具推荐
物业项目经理如何做预算:从预测到监控的全面指南
一个好的物业项目经理,到底难在哪儿?需要什么素质及能力?
情绪价值大师陈重瑜:她真的能拯救你的幸福吗?
探寻5道中华传统美食的魅力
长沙这个“饭张力”拉满的社区,完美安排每个食客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