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滑县 :“白马山”探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滑县 :“白马山”探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5/09/20226523_1139393563.shtml

白马山是河南省滑县的一处历史遗迹,虽然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春秋时期的卫曹邑到秦朝的白马县,再到汉朝的东郡白马县,白马山见证了数千年历史变迁。本文将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为您揭示白马山的前世今生。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春秋卫曹邑,秦置白马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二十里。后魏置兖州于滑台,白马亦随州徙治,即今滑县治,明废。”秦置白马县,明初并入滑州。洪武七年降滑州为滑县。白马县所辖行政区域就在今滑县境内。它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白马县所辖行政区域就在今滑县境内。

为什么叫白马县呢?根据民国版《重修滑县志》载:“汉朝设东郡白马县,因秦朝的白马津而得名”。“秦朝有白马津,是以秦朝以前有白马山而得名”。显而易见,白马县得名于白马津,而白马津得名源于白马山。

《史记正义》记载:“白马津在滑域白马县(今留固镇白马墙村一带)北三十里。”《史记.清.读史方舆纪要》中:“白马津在滑县(滑县老城,古称滑台城)西北十里,即大河津渡处也。”白马津本是古黄河右岸一渡口,因距离白马山较近,故称白马津。

那么白马山又在哪里呢?《耆旧传》:“东郡白马县有神马亭,实中层峙,南北二百步,东西五十余步,状若斩成”。今削落过半。西南城侧有神马亭,西去白马津可二十里许,东南距白马故城可五十里,疑即《开山图》之所谓白马山也,故津与县城皆以此名。后因河水决溢,山久颓圮,踪迹甄没。”《山海经.北山经》云:“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白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又《开山图》云:“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因为这座山上桑树密布、荆棘丛生,有群马隐居桑间,当地人称它们为神马。神马皆白色,膘肥体硕。群马奔腾,仰天悲鸣,就预示着黄河要决口,泛滥成灾。后来,当地人掌握了这个规律,每遇白马集体悲鸣,赶紧扶老携幼逃往他乡,免遭水患。为了感谢白马的提醒,人们将这座山叫做白马山。

关于白马山的位置,据《郡县志》记载:“白马山在白马县北三十二里。”另《环宇记》记载:“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清统一志》云: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与唐代《元和志》、宋代《寰宇记》均吻合。根据上述记载,经考证,白马山当在今西距滑县旧城三十里的白马古城之偏东北数里处。因黄河多次改道泛滥,或耕耘平削,遗迹已不复存在。1930年《重修滑县志》在滑舆示意图中标注了白马山的大体位置。在今白马古城白马墙之偏东北方向,而非西北酸枣庙方向。

“白马山”上有“神马亭”,“神马亭”上旧置“凉城县”。今滑县白道口大刘营村东有土丘高4-5米,为“凉城县”旧址。说明白马山确实存在,其位置大概在今留固镇白马墙村北三十二里和滑县老城东北三四十里的交汇处。这个位置大概在今天滑县白道口镇大刘营村东、王家庄村西南一带。至今这里方圆大致六七里的区域仍然高出地面许多。据王家庄村民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此打井,由于地下岩石坚硬,只得换地方。

总之,关于白马山的故事众说纷纭,但白马山遗迹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迹依稀还在,土层里随处可见一些陶片、鬲片、绳纹陶片等,足以见证白马山的辉煌历史。

白马津因为黄河的迁移而废止,白马山又因何而消失呢?

一是矿石冶炼。从地理位置推算,白马山应该是太行山的余脉,和浚县山一脉相承。白马山多矿石,《山海经·北山经》载:“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白马之水出焉。”滑县地处中原腹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源地及人口集聚地之一,也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上人们喜欢玉石之风更甚,常年不断的战争需要大量的冷兵器,一座富含玉石、铜铁的白马山焉有不被开挖的道理。

二是挖石筑黄河大堤。白马山距离古黄河较近,古黄河经常决口,泛滥成灾,古人为防水患,开挖白马山石头筑建黄河大堤。

参考资料:

《河南滑县 :被历史湮灭的白马山 》作者:山水之间)

《重修滑县志》

王培勤主编《滑县地名考》

马修乾主编《河南滑县与广西白马移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