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时珍: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与药物学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时珍: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与药物学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authorv_2dec524bb93d.aspx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轶事典故

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王广和当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他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人是因受了惊吓而昏厥,看似死亡,实则尚有生机。于是,他果断采取措施,经过一番紧急救治,终于将这个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李时珍及其弟子高超的医术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纪念建筑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到今天为止,蕲州一带的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以消灾灭病。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这位科学巨人,1954年,将其坟墓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在墓前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

生平

随父学医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考中秀才,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然而,他并没有继续追求科举功名,而是选择了继承家学,随父学医。他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医书,还经常跟随父亲出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医学天赋和勤奋精神很快得到了父亲的认可,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

太医生涯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召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职位如何,这段经历无疑为李时珍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医学资源,为他日后编纂《本草纲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贡献

《本草纲目》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武当山)等名山,并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本草纲目》共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此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成就,对17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