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咬伤事件频发,这种毒蛇究竟有多危险?被咬后该如何自救?
五步蛇咬伤事件频发,这种毒蛇究竟有多危险?被咬后该如何自救?
近日,湖南怀化市一村民被五步蛇咬伤,所幸民警及时救援,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五步蛇,因传说中被咬后走五步就会中毒身亡而得名,其毒性之强令人闻之色变。那么,这种被称为"五步蛇"的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毒蛇?其毒性究竟有多强?如果不慎被咬伤,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五步蛇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种毒蛇,分布于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浙江等地。在外形上,五步蛇非常容易辨认,这是一种体型粗壮的蛇,体长通常在120-150厘米之间。背面呈棕灰色,上面分布着斑斓的三角形斑块。其头部呈三角形,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吻部,吻端尖而长,突出并向上翘起。因此,我们所说的五步蛇,其实就是尖吻蝮,它属于蝰蛇科-蝮亚科-尖吻蝮属。
新闻页面
在多次发生的五步蛇咬伤人事件中,伤者都是在干农活的时候不慎被咬,这是由于五步蛇时长出没于田地、草丛、水边、石缝等日常的生境中。它们主要以鼠类、鸟类、蛙、蟾蜍和蜥蜴为食。有时,它们也会被栖居于人类生活区的老鼠吸引,从而进入住宅区。
和大多数毒蛇一样,在未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五步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因此,在蛇活动频繁的夏季,只要远离五步蛇可能出没的生境,即使遇到,与之保持距离,就不会有危险。但如果激惹到五步蛇,或者贸然去捕捉,就会有被咬的风险。被激惹的五步蛇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如果此时你用手去抓蛇头,它会奋力扭头咬出一口,咬的力道之大,其下颌部有可能被自身毒牙刺穿。
那么,被五步蛇咬伤,为什么伤口能从2个牙印发展到人们俗称的“烂肉”的地步呢?
这是由于五步蛇的毒液主要为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性毒素,这种毒素会破坏细胞内外的蛋白质,引起肿大、起泡、组织坏疽和溃疡。被五步蛇咬后,伤口会剧烈疼痛,并且可能出现流血不止的现象,此时,如果你用绳带对被咬出进行捆扎,就会造成局部毒液浓度升高,从而加快组织的坏死。如果企图割开伤口,排除毒液,这样的操作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排除毒液,反而会让创面加大,进一步感染,无法愈合。
由于毒素具有蛋白酶活性,因此它可以攻击并降解细胞内外的蛋白质。在小鼠试验中,毒液注射到小鼠体内的2小时内,小鼠的肾小球内层细胞被观察到出现了退化和死亡,最终引起肾衰竭,导致小鼠死亡。
五步蛇,因传说中被咬后走五步就会中毒身亡而得名,夸张的传说也让一些被咬者在慌乱中做出不明智也不必要的举动。比如,2019年,《杭州日报》报道了一起因被五步蛇咬伤而自断手指的事件。当事人右手食指被五步蛇咬了一口,因担心自己会在数步之内毒发身亡,伤者竟砍断了自己的食指,并将断指丢弃,造成终身残疾。
图片源于《杭州日报》,伤者被五步蛇咬伤后,竟自断手指
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对于蛇咬伤的救治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被咬后,只要及时就医,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就不会有生命危险。自断手指,只能造成创面扩大,难以愈合,加重伤势。
那么,五步蛇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当然有。五步蛇目前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在生态中,蛇对控制诸如老鼠等生物,起到了重要的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并且,五步蛇蛇毒在临床上也有重要作用。人们发现,五步蛇蛇毒中含有一种叫做ACTX-6的蛋白质,这是一种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在实验中,这种物质被观察到能在被分离的癌细胞中诱导癌细胞死亡。因此,彼之砒霜,吾之良药,保护蛇类,不仅是保护生态,或许,还为人类的健康,预存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