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将裁员7000人,欧洲汽车工业寒冬加剧
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将裁员7000人,欧洲汽车工业寒冬加剧
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近日宣布将在德国裁员7000人,这已经是该公司不到一年内的第四次裁员。此次裁员计划正值全球汽车工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博世,其他零部件巨头如舍弗勒和米其林也相继宣布裁员和关闭工厂计划,显示出整个欧洲汽车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博世裁员规模创纪录
博世CEO斯特凡·哈通 (Stefan Hartung)透露,博世决定在德国裁员7000人。
计划裁减的7000个岗位中,大部分都来自汽车部,还有一小部分涉及家用电器等子公司。汽车部是博世的营收大头,根据博世2023年财报,博世全年总营收为916亿欧元,其中汽车解决方案营收为562亿欧元,约占总体营收的61.3%。
收购引发财务压力
有分析认为博世这一次裁员收缩,或许与最近的一笔巨额收购有关。宣布裁员前,博世启动了一项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预计花费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2亿元,全资收购爱尔兰的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合资公司,同时还包括日立40%的股权。花这么多钱,是想稳固公司在暖通空调行业的地位。
572亿元,对全球第一Tier 1来说也是一笔天价巨款。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博世还有170亿欧元的现金储备,大约是1300亿元人民币,这一笔收购将花去超43.5%的现金储备。也难怪博世最近有些捉襟见肘:10月11日相关公告显示,博世已经无法按时支付MMI利息。
不过,这笔收购显然不是导致博世又双叒裁员的最大原因。全球第一tier 1不断败退年底将至,全球第一Tier 1血裁7000人,与其预判业绩下滑有关。博世透露,预计其2024年销售回报率(税后净利润/销售额)将从5%下降至4%,距离2026年实现7%的目标更远了。无法实现财年经济目标,直接导致了新一波裁员。而这已经是不到1年来,博世第四波裁员了。去年12月中旬,博世就宣布计划裁员1500人,覆盖开发、管理和销售等多种岗位。后来,博世先后在今年1月和2月宣布了两波裁员计划,共计裁撤4700个岗位。裁员引发当地工人的强烈不满,聚集在工厂外抗议高呼。不过,抗议并没有动摇博世的决心,裁员仍要继续。转型迫在眉睫,背负着来自汽车行业的巨大压力,不裁不行。
欧洲汽车工业集体过冬
寒冬正在席卷上个汽车时代的中心。博世官宣血裁7000人还不到1天,两家零部件巨头米其林和舍弗勒也先后宣布了裁员计划。先是米其林将关闭2家法国工厂,有1250名工人的岗位受影响。米其林对此解释称,关厂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包括法国成本高,市场结构变化致使自身产能过剩,以及欧洲汽车竞争力恶化等等。然后是舍弗勒,裁员的力度更大,涉及约4700人,约占员工总额的5%。其中德国地区裁员数最多,为2800人,此外舍弗勒还将在欧洲关闭两家工厂。舍弗勒的裁员并不意外。其早在10月初就曾透露,因为与纬湃科技(前身为大陆动力总成部门)合并导致的人员冗余,将裁撤部分岗位。特别是,其三季度净利润几乎减半,更加坚定了管理层裁员的决心。舍弗勒CEO Klaus·Rosenfeld在采访中回应裁员,称其是“绝对有必要的”。
主机厂业绩低迷
寒气不止在上游供应链传播。欧洲各大主机厂今年的业务表现也不太理想,从欧洲本土来看,其汽车销量已跌至3年来最低水平。而在全球市场,由于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汽车的崛起,给欧洲巨头带来了很大压力。两大豪门奔驰和宝马先后下调盈利预期。宝马受召回事件影响,将预期利润率下调2-4个百分点,下调后仅为6%。奔驰则表示受最大市场中国的需求下滑影响,决定将利润率从11%下调至7.5%-8.5%。欧洲第一大主机厂大众则在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63.7%后,迅速推出降本计划,预计将裁员数万人,关闭至少三家工厂,并且还要求员工减薪10%。
新旧势力对比鲜明
关闭工厂,裁员降薪,利润下滑……欧洲燃油Old Money中寒风席卷,电车龙头却在给工人送温暖。就在“博世们”宣布裁员的这天,特斯拉表示,柏林超级工厂全员加薪4%。马斯克加薪的神之一手,高。
时代的浪潮到底向哪儿流,现在更加清晰了。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