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举办文化遗产活化研讨会 探讨“滨海客家”文化传承
深圳举办文化遗产活化研讨会 探讨“滨海客家”文化传承
日前,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与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遗产活化利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中学术研讨会在南科大人文社科学院举行。
在会上,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宏海教授发表了题为《深圳“滨海客家”理论初探》的主旨演讲。他通过对比“山地客家”梅州与“滨海客家”深圳,阐述了坪山“龙田世居”黄氏族人如何摒弃“重文轻商”的传统理念,转而发展商业,将生意做到广州十三行,并以此为基础建起龙田世居等大型围屋。这一转变体现了滨海客家“开放、包容、重商、进取”的精神特质。杨宏海教授还介绍了马峦山长守村、龙岗大芬村、甘坑村、龙华观澜牛湖村等客家村落的活化利用案例,为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活化利用提供了可贵实践,助推了大湾区“人文湾区”的建设。
随后,杨宏海教授主持了“深圳本土客家文化遗产”专题组的研讨会。来自深圳大学的研究团队提交了《共建共治共享:深圳市坪山区麒麟舞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探讨了通过田野调查、数字采集、电子建档等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数字化治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者赵蕊娟以《从教会学校到艺展馆——深圳客家历史建筑活化的再思考》为题,以龙华客家人聚居地的虔贞女校为例,反思都市化进程中的客家文化保护路径。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研究人员程伟明则以《城市变迁中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平衡探究——以深圳大万世居为例》为题,提出了保留历史原貌、恢复生活场景、引入文化体验项目等建议。浙江农林大学的研究生黄南海提交了《深圳市大鹏所城客家民居梁氏大屋的调查报告》,从民居类型、组合形式、建筑平面、立面形态和建筑细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记录总结与分析。
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陈蓝蓝局长全程参与学术研讨会,并表示将认真消化和采纳专家们的建议。她透露,坪山区将以马峦山客家村落为基地,开展系列文创工作,促进文旅事业与产业的发展。
会议结束后,主办方组织专家们参观了坪山长守村和大万世居,专家们对滨海客家风貌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坪山文旅发展提出了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