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 AI 圈都在刷的 Manus 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 AI 圈都在刷的 Manus 是什么?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Q2CSKR60511A1Q1.html

2025年3月6日晚,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在中文互联网掀起巨浪。这个由中国团队打造的通用型AI智能体(Agent),不仅能撰写报告、分析数据,更能自主调用API、控制机器人完成跨平台任务,实现"想法到执行"的闭环。其发布引发资本市场狂欢,A股AI智能体概念股集体涨停,单日成交额突破1.9万亿元。这场现象级爆火背后,是AI技术从"工具"向"生产力主体"的范式革命,更是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关键一步,掀起从"思考"到"行动"的智能体革命。

Manus背后的神秘团队是谁?

Manus背后的团队是Monica.im,由连续创业者肖弘领军。肖弘,1992年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创立了夜莺科技,推出「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这两款产品,累计服务超200万B端用户,肖弘展现出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2022年大模型浪潮兴起后,肖弘迅速捕捉到AI领域的巨大潜力,创立了管理中心Monicas,并专注于海外市场。Monica在2023年开发了AI浏览器插件助手Monica,截至2024年,Monica的用户数量已达1000万,并在海外同类产品中位居头部。

Manus是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推出的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蝴蝶效应的国内关联公司,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20日,创始人和法定代表人均为肖弘。蝴蝶效应在2024年秋天完成了A轮融资,已获得多家头部基金的投资。其创始团队包括肖弘、季逸超等连续创业者。

Manus正在开启智能体时代?

Manus是否开启了智能体时代?不可否认,它确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要谈"时代",恐怕还远远不够。Manus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具备了智能体的核心能力,更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从"工具"向"生产力主体"转型的潜力。但它也暴露了这条路的漫长和复杂。不过,先让笔者给你扒一扒Manus的成绩单吧。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

Manus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自主任务执行"。传统AI如ChatGPT、Siri依赖人类持续输入指令,而Manus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了飞跃:

  • 动态任务拆解算法: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并规划执行路径,例如"筹备新品发布会"可自动生成12个执行步骤;
  • 多模态意图理解:融合语言、图像、语音等输入,精准捕捉用户深层需求,如"做年轻人喜欢的营销方案"会自动分析人群画像并生成创意;
  • 跨平台执行引擎:内置浏览器自动化、RPA机器人、API调用等模块,支持云端异步运行,用户关闭设备后仍可完成任务。

性能超越OpenAI

据报道,在权威的GAIA基准测试中,Manus的复杂任务首次完成率达78%,单任务平均调用5.3个专业工具,综合表现超越OpenAI同类产品。其技术架构整合了DeepSeek R1等开源模型,通过插件机制连接数千个第三方工具,形成"AI+X"生态,覆盖金融、医疗、制造等六大领域。

Manus被称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它的"思考-规划-执行"闭环,让它不仅能理解复杂的任务指令,还能直接完成,比如撰写报告、制作PPT、筛选简历甚至生成投资分析报告。这种能力与传统AI助手完全不同——后者更像是一个提供建议的"参谋",而Manus已经可以像个"执行者"一样交付成果。从这个逻辑看,人类的AI落地又迈进了一大步。

资本市场被引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近期全球AI技术密集迭代,如Grok 3、DeepSeek稀疏算法、GPT-4o免费开放等,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优化了AI性能、提升了推理能力,还降低了训练与推理成本,加速了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以"低成本+高性能"颠覆了全球AI竞争格局,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不仅大幅降低了AI应用门槛,更通过技术突破冲击了美股算力霸权,带动了A股相关产业链的机遇。AI资本市场被引爆的底层逻辑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突破、市场需求、投资逻辑转变、政策支持、网络效应和产业生态构建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AI技术在资本市场的火热。

国家战略支持: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要求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5万亿元,央行设立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智能终端等领域;

资本市场热捧:Manus发布后,A股AI智能体概念股单日涨幅超6%,相关ETF规模激增16倍,资金加速流向算法、应用、平台层龙头企业。

万亿级市场正在崛起的需求在哪里?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全球AI智能体整体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约45亿美元,2025年有望迅速飙升372亿美元,预计2029年有望突破2407亿美元,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一增长源于三大需求爆发:

企业降本增效:78%的企业希望通过智能体替代常规岗位,如Manus在制造业可优化供应链,库存周转率提升37%;

个人效率革命:Z世代对AI助手的依赖度提升230%,Manus成为"数字分身"雏形,覆盖职场、学习、生活全场景;

技术落地刚需:多模态大模型迭代加速,推理成本降至2024年的23%,AI Agent渗透率同比增长317%。

智能体市场的未来可以有什么机会?

三大黄金赛道浮出水面

AI Agent生态圈:涵盖开发框架、工具链服务、场景解决方案,高盛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头部企业订单增速超300%;

工业级AI控制系统:受益新型工业化政策,AI在高端装备控制精度提升至99.97%,相关标的年内涨幅超55%;

多模态交互终端:随着苹果Vision Pro生态成熟,AI眼镜、全息设备出货量季度环比增长162%,硬件创新反哺算法迭代。

技术演进与挑战并存

具身智能融合:AI智能体与机器人结合,实现物理世界交互,如联想"夸父"人形机器人通过5G-A技术支持多机协作;

垂直领域深耕:医疗、教育等场景专用智能体,如深圳燃气开发的燃气标准AI智能体,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潜在风险

伦理与安全: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问题需通过法律框架与技术优化解决;

竞争壁垒:国际巨头加速布局,国内厂商需保持技术迭代速度,避免陷入"工具堆砌"陷阱。

当全球AI圈还在讨论"AI是否会取代人类"时,Manus用实际产品证明:AI不是替代者,而是增强人类能力的"数字伙伴"。随着通用智能体技术的普及,我们正在见证人机协作的新纪元——这不仅是中国AI给世界的答案,更是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关键契机。Manus破圈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智能体时代的可能性,而不是它的到来本身。它是一个开端,一个信号,甚至可以说是一颗"水晶球",折射出未来AI技术的方向。但要谈"时代",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行业协作和社会共识。未来,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资本持续注入,Manus或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边界。

AI时代,总是有奇迹发生。这引发大众的思考:也许这就是智能体时代的中国机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