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森严等级让人望而生畏,底层民众生命贱如蝼蚁
印度“种姓制度”:森严等级让人望而生畏,底层民众生命贱如蝼蚁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种姓制度作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虽然在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民间仍根深蒂固。这种制度将人分为不同等级,各等级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和差异,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也很悠久。
在印度,有一些特有的风俗文化极具特色。比如如今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但是在民间依然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就是根据人的种姓来分类、分级别,高等级的种姓享受各种特权,低等级和在等级之外的人则只能默默忍受着悲苦的生活。
关于印度的“种姓计划”,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文献记载,当年雅利安人侵略了古印度,为了保证雅利安人在古印度的权力和地位,就建立起了这样一个制度。
“种姓制度”,不仅可以达到有效统治当地居民,防止普通百姓接触到财富、权力和地位,而且以这种制度为基础,雅利安人还设立了许多不合理的规则。
后来,种姓制度引发了当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底层民众几乎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或空间,对未来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期待,最终导致印度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据记载,印度的种姓制度分成四个阶层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层级不同,掌握的权力、社会地位、法律法规也不同。
其中以婆罗门的等级地位最高,身为婆罗门的印度人,主要从事祭祀和占卜,所以职业大多是祭祀和僧侣。还有一部分的职业是教职人员和科学研究员。
作为地位最高的阶层,婆罗门拥有很多特权,比如说不用纳税; 即使是他们犯了严重的罪行,也不可以被处以死刑。
同时,他们还能通过对底层百姓赠送祝福,以换取土地使用权和金钱,即使对方不乐意,也会被迫接受。
由此,他们长期压榨底层人民,随时可以把百姓日夜辛苦所获得的劳动成果抢走。
第二级阶层是刹帝利,他们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主要负责国家的正常运作,掌握着各种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力。
别看刹帝利掌握着军政大权,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但他们在婆罗门跟前还是要逊色很多。
他们不仅要无条件的保护婆罗门,另外对于婆罗门的宗教活动,他们没有权利干涉或控制。
第三级阶层是吠舍,他们属于社会当中普通等级的老百姓,一般没有任何特殊的政治权力或特殊地位。他们主要负责基本的劳动工作。
这一阶层的职业主要有:普通农民、畜牧养殖、商人等,这类人在获得一定财富后,必须向国家上缴相应的税收,否则会遭到严厉的处罚。
第四级阶层是首陀罗,他们是印度整个种姓制度当中最底层的民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社会保障和合法权益,其社会地位最为低下。
这个阶层的民众,通常会受到上面各个阶层的压榨,还得无条件地向上级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中之艰辛可想而知了。
但不管怎么说,首陀罗毕竟还在“种姓制度”的体系里,相比于那种被排除在制度之外的“贱民”,他们还是有一定优越性的。
种姓制度之外的贱民,可以说那才是印度整个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了。他们不仅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而且还只能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生活。
相比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我国古代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比如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就分为“贵籍”,“良籍”,“商藉”,“奴籍”和“贱籍”五个等级。
其中,“奴籍”和“贱籍”的社会地位很低,有的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在自己对应的体系里,和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