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都是多大岁数即位的?从这些数据我们能分析到什么呢?
明朝十六帝都是多大岁数即位的?从这些数据我们能分析到什么呢?
明朝十六位皇帝都是多少岁时即位当上皇帝的?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又能分析到哪些有意思的现象呢?首先来看看这16位皇帝即位时年龄大小的排名情况,我们以降序排列:
- 仁宗 朱 高炽 48 岁即位
- 成祖 朱棣 44岁即位
- 太祖 朱元璋 41岁即位
- 光宗 朱常洛 39岁即位
- 穆宗 朱载垕 31岁即位
- 宣宗 朱瞻基 29岁即位
- 代宗 朱祁钰 23岁即位
- 惠帝 朱允炆 23岁即位
- 宪宗 朱见深 19岁即位
- 孝宗 朱祐樘 19岁即位
- 思宗 朱由检 18岁即位
- 熹宗 朱由校 17岁即位
- 世宗 朱厚熜 16岁即位
- 武宗 朱厚照 16岁即位
- 神宗 朱翊钧 10岁即位
- 英宗 朱祁镇 9岁即位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能发现以下有意思的现象:
1、明朝十六帝的平均即位年龄为25岁,可以说25岁当上皇帝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年龄,古代人平均寿命较短,古代的25岁起码相当于现代人的30岁往上,这个时候的男人正是精力旺盛、心智成熟的黄金年龄,已经能够驾驭群臣,执掌庞大的大明帝国了。
2、大家还可以看出,大明开国之初的三位皇帝:太祖、成祖和仁宗都是40多岁才当上皇帝的,这个时候的他们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杀伐决断得心应手,这也是太祖和成祖成为一代雄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除去这三位皇帝之外,剩下13位皇帝的平均即位年龄就只有20岁了,相对还是比较年轻的。
朱元璋画像AI修复图
3、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前五位皇帝,除了太祖和成祖以外,其他三位皇帝的在位时间都很短。
比如仁宗朱高炽27岁时就被父亲成祖朱棣立为太子,他在太子的位置上整整干了21年,48岁时才即位,由于即位时年龄已经很大了,结果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在位时间倒数第二短;
光宗朱常洛20岁才被父亲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立为太子,也是在太子的位置上整整干了19年,39岁时才即位,结果仅仅在位28天就暴毙而亡,成了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而穆宗朱载垕13岁时就已经成为了父亲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事实上的皇长子,但是嘉靖皇帝就是不立他为太子,直到嘉靖皇帝驾崩,31岁的穆宗才即位,他仅仅在位6年,仅仅比光宗、仁宗和建文帝长,在位时间倒数第四。
《大明王朝1566》中的朱载垕形象
这三位皇帝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被父亲喜欢,活得战战兢兢的,这也是他们都相对短命的原因之一,看来要想活得久还得想得开啊。
4、只有两位皇帝即位时尚未成年,不能亲政,分别是英宗朱祁镇和神宗朱翊钧,正所谓“国赖长君”,太年轻的皇帝即位时往往没有能力控制朝政,国家大权容易旁落,容易造成国家政局的动荡。
比如英宗朱祁镇9岁即位,是明朝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在他即位之初,内廷有颇有威严的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外朝则有“三杨”等元老贤臣辅政,国家延续了“仁宣之治”以来的繁荣盛世,一时天下太平。但随着太皇太后及“三杨”相继离世,太监王振逐渐掌握了国家权力,造成了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宦官专权的乱象,后来更是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军事惨败“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大明差点亡国,教训不可谓不惨烈。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朱祁镇形象
再说神宗朱翊钧,他10岁即位,仅次于英宗,是明朝即位时年龄第二小的皇帝。在他即位的前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联手控制了朝政,张居正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创造了“万历中兴”的盛世局面。但是由于张居正大权在握,独断专行,逐渐长大成人的万历皇帝对他的严厉管教和约束形成了逆反和不满心理。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皇帝很快就对张居正进行清算,不仅抄了张居正的家,而且大量清洗朝廷中跟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朝臣,对国家政局造成了很大影响。再加上他亲政后期逐渐懈怠,近30年不上朝,大明王朝在他统治期间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这就是后世史官评价的“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这也是古代宗法制度严格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一大弊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以血统和出生时间来决定皇储人选的,这种方式没有办法保证国家一定能够选出一个成熟稳重的皇帝来掌控整个庞大的帝国,如果继承人太过年幼就既有可能会造成国家动乱,比如建文帝被朱棣“靖难”逊位以及英宗“土木之变”被俘,都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