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PCB导体的载流能力?
如何评估PCB导体的载流能力?
在PCB(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导体的载流能力是一个关键参数。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评估PCB导体的载流能力,包括铜厚单位的解释、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如何使用IPC-2152标准中的图表来预估走线宽度和铜厚。
PCB的铜厚单位盎司(oz)
在PCB制造中,铜厚是指铜层的厚度,通常以盎司(oz)为单位来衡量。盎司(oz)本身是一个重量单位,与克(g)的换算关系为:1oz≈28.35g。
在PCB行业中,1oz的定义是将重量为1oz的铜均匀平铺在1平方英尺(ft²)的面积上所达到的厚度。用公式表示即:1oz=28.35g/ft²。根据质量计算公式m=ρ(密度)×V(体积)=ρ(密度)×S(面积)×t(厚度),可以计算出1oz铜的厚度约为34.8μm或1.37mil。
铜厚单位对照
铜厚直接影响线路的电流承载能力和PCB的散热性能。通常可以通过增大线宽来提高PCB线路的载流能力,但在布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使用厚铜来满足线路载流的要求。
影响PCB导体载流能力的因素
2009年8月,IPC组织发布了最新标准《IPC-2152,Standard for Determining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取代了以前的老标准。
导体温升(高出环境温度的温度增量)是影响PCB导体载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IPC-2152新标准以近100个图表的形式,公布了PCB温升与导线电流、走线宽度、走线厚度、PCB板材、相邻走线、层间距离、有无涂层、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关系。
影响导体温升的因素
- PCB导体电流:相同条件下,电流越大,温升越高,载流能力下降。
- PCB导体宽度:相同横截面积下,导线越宽,散热越好,载流能力越好。
- PCB导体厚度:相同横截面积下,导体铜厚越薄,散热越好。具体来说,1oz铜的温升比0.5oz高5
10%,2oz铜的温升比1oz高1015%,3oz铜的温升比2oz高15~20%。 - PCB板厚:板厚会影响热量的传输路径,板越厚,散热越好。相同的FR-4板材,0.965mm板厚比1.79mm板厚,导体温升高出30-40%。
- PCB板材:板材的导热率直接影响导体的温升。铜的导热率约为FR-4板材的1000倍,FR-4板材的导热率又是静止空气导热率的10倍。因此,在空气静止条件下,PCB内部导体的温升会小于外部导体。
- 同层相邻导线:在导线的同一层附近,如果有其他导体,散热效果将会降低。同层相邻导体根数越多,散热越差,温升越高,载流能力下降。
- 相邻层铜平面:相邻层铜平面对导体温升影响最大。无论是电源平面、地平面,还是其他铜平面,都有助于散热从而减小温升。导体到相邻层铜平面的距离越近,导体的温升越低;相邻层铜平面面积越大,导体温升越低;相邻层铜平面越厚,导体温升越低;相邻层铜平面数量越多,导体温升越低。
- 表面涂层:PCB表面的阻焊漆涂层也会影响导体散热效果。涂层越厚,散热效果越差,温升越高。
预估PCB走线宽度和铜厚
IPC-2152给出的Conservative Chart(保守图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保守图表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应对所有情况,包括内部和外部导体、PCB材料、PCB厚度以及空气(除真空外)等环境条件。从该图表中获得的值非常安全,在任何情况(除真空外的环境)下都有效,不考虑其他变量。
工程师们参照保守图表做设计时,虽然在成本、面积等方面不是最优的,但一定能满足电流和温升要求。
IPC 2152 PCB 电源线宽与电流和温升的关系图
图源:Daniel Grillo
可以通过查IPC-2152 Conservative Chart(保守图表)来计算PCB走线宽度和选择相应的铜厚。例如:
- 红色箭头:PCB走线宽度140 mil,使用1oz的铜厚,垂直找到对应的温升要求10°C,然后回到y轴找到可通过的最大电流2.75A。
- 橙色箭头:如果PCB导体需要通过1A电流,目标温升30°C,垂直向下找到不同铜厚下,所需要的走线宽度。如使用0.5oz的铜厚时,走线宽度需要达到40m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