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或发现世界最早酿酒证据
浙江或发现世界最早酿酒证据
最新考古发现或将改写人类酿酒史!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中,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前的酿酒证据。这一发现不仅将中国酿酒历史提前千年,更可能改写世界酿酒史。
12月9日,国际权威期刊《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长江下游上山发现一万年前的“啤酒”》的研究论文。这项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研究,在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东亚地区最早的酒类酿造证据。
上山遗址距今约11000年至8500年,是浙江乃至整个中国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研究团队在这里采集了12件代表不同用途的陶器残片,通过对陶器内表面及残留物的微体化石提取与分析,确认了这些陶器的功能和食物加工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陶器残留物和陶土中含有大量驯化稻的植硅体,表明稻米是上山人群的重要植物资源。团队还在陶器残留物中发现了多种植物淀粉粒,包括稻米、薏苡、稗草、小麦族淀粉、橡子和百合。很多淀粉颗粒有酶水解和糊化迹象,表明曾存在过发酵过程。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大量真菌成分,包括红曲霉和酵母细胞。这些真菌与传统酿造曲酒时使用的真菌种类密切相关,其中红曲霉就是中国传统红曲酒酿造所使用的主要菌种。
为了证明这些真菌发酵不是后期自然形成,研究团队进行了模拟实验。他们使用稻米、红曲霉和酵母菌模拟了传统的发酵过程,并将实验结果与陶器样品中的微化石特征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上山遗址陶器中的真菌遗存与现代酿酒技术发酵产生的真菌形态高度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团队对上山酒遗存鉴定的可靠性。
这一发现将酿酒历史由上山文化中期提前到上山文化早期,约1万年前。此前,中国最早的酿酒文字记录见于先秦时期的典籍《世本》,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仪狄始作酒醪”。而目前最早酿酒技术的考古发现,可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
研究团队表示,这种酒实质上是稻米酒,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啤酒。研究推测,那时候的酒是高级稀缺品,应该在举行祭祀或葬礼等隆重仪式时才能用到。
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酿酒史,更可能改写世界酿酒史。上山遗址的发现将酿酒历史提前了近千年,为理解水稻驯化路径、技术演变以及世界农业和酿酒史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