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于蚕豆病,可别以为是蚕豆吃多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蚕豆病,可别以为是蚕豆吃多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1A0173C00

蚕豆病是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溶血性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约4亿人,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高发。本文将详细介绍蚕豆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建议,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疾病,做到科学预防,健康饮食。

蚕豆病的定义与命名

蚕豆病,学名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由于红细胞内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所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之所以称为"蚕豆病",是因为G-6-PD缺乏者在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接触蚕豆花粉或者乳母进食蚕豆后喂哺G-6-PD缺乏的婴儿,会引发人体红细胞破坏加速,从而产生急性溶血性贫血,故因此得名。

全球分布与发病特征

蚕豆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据统计约4亿人患有G-6-PD缺乏症。在中国,该病的发病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在长江流域以南,尤其以广东、云南和四川等地为蚕豆病高发区,相比较而言,北方的发病率则偏低。

蚕豆病还是一种"重男轻女"的遗传病,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绝大多数,成人发病较为少见。除此以外,蚕豆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蚕豆花开及果实成熟季节流行。

症状表现

蚕豆病起病急,进展快,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为2小时,最长可达15天。

病情轻者,可出现头晕、倦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病情较重者,还会出现面色黄染,尿色深或呈酱油色尿,更为严重者可出现嗜睡、休克、昏迷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表现,如不及时纠正,可以引起死亡。

治疗与日常护理

在蚕豆病的治疗中,对于仅出现轻度贫血的蚕豆病患者来说,一般去除病因后一周内溶血情况会慢慢改善。

输血往往是针对重度贫血患者,输血可迅速提升血容量,补充红细胞,维持血液循环的平衡及其正常生理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输血治疗时不能输注供血者为患者亲属、G-6-PD缺乏者和不能进食蚕豆者的鲜血。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起居也非常重要。宜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猪肝等,禁食生冷、辛辣以及刺激性食物,适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排出;尽量卧床休息,减少身体活动;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皮肤清洁及口腔卫生。

预防措施

蚕豆病虽离我们很近,但只要预防做到位,一样可健康吃"豆"。

  1. 防患未然: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要想彻底远离蚕豆病还需从"源头"做起。对生活在高发区的新婚夫妇,可以在备孕时进行遗传病筛查,以判断是否具有该病的遗传倾向。若该病的遗传几率高,还可以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应遗传学检查,寻求优生指导,从而彻底避免蚕豆病。

  2. 去除病因: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应远离蚕豆及蚕豆制品,在蚕豆开花和收获季节也尽量避免接触蚕豆花粉或去蚕豆种植地,保护自身不受"蚕豆病"的侵害。对于处在哺乳期的婴幼儿,宝妈们也应特别注意,不要进食或接触蚕豆及相关制品。

  3. 谨慎用药:可以引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药物有很多,并且在这之中有许多都是比较常见的药物,所以G-6-PD缺乏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谨慎。

G-6-PD缺乏者禁服具有氧化性的药物,如常用的退热药,包括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去痛片,以及抗结核药异烟肼、抗疟药氯喹等。因此,蚕豆病患者若需服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1. 日常防范:受伤时不要使用含有龙胆紫的消毒水,如紫药水;衣柜或厕所应避免使用樟脑丸;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更应慎用杀虫剂,远离及避免接触具有溶血成分的物品。

  2. 建立告知卡:对于已确诊的G-6-PD缺乏症患者,尤其是儿童,应建立告知卡。卡片上应写明需要避免接触的食物、药物以及日常生活物品,帮助患者尽量避免可能危险因素。

我国虽然是蚕豆病的高发区,但也并不是每一位蚕豆病患者都会发病。只要正确认识蚕豆病,预防做到位,合理健康饮食及适度锻炼,就可以远离"蚕豆病",健康吃"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