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后注意祛湿,可祛湿居然也要分寒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端午后注意祛湿,可祛湿居然也要分寒热?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71937
端午节临近,盛夏的脚步越来越近,"湿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夏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湿邪容易侵入人体并藏在体内,影响健康。不过,祛湿之前需要先区分寒湿和湿热,因为这两种"湿"并不一样,需要采取不同的祛湿方法。
要知道,夏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天气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会形成外阳内阴的生理状态。此时湿邪容易侵入人体并藏在体内,影响健康。
另一方面,夏季气温较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快,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可以说,此时最要防"湿",也最适合祛"湿"。
不过在祛湿之前,你可能需要知道一件事:"湿"这个玩意儿,它分寒热,得对症才能"祛"得好!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
寒湿和湿热都属于"湿",且都具有脾虚湿盛的特点,也就是食少腹胀、肢体倦怠、头身困重、大便黏滞等。
不过,寒湿和湿热完全是两码事。
寒湿:如果过食生冷(如各类冷饮),寒气会直接"攻击"位于中焦的脾阳,引起脾虚湿盛,多半就是寒湿。外感寒邪,若是穿得太清凉,不注意腹部保暖,在空调房内受凉,也可能导致寒湿。久坐不动,会伤及脾。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久而久之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聚湿生痰、滋生痰湿,这也是一种寒湿。
湿热: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或经常熬夜加班,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过度吸烟饮酒,就会导致湿热。
由于这两种"湿"并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祛湿时,一定要先分清楚自己到底是寒湿,还是湿热。
如何区分寒湿和湿热
区分也很简单,只要对照下面4点:
- 看舌苔:湿热者多舌质红,苔黄或黄腻,黄厚;寒湿者多舌质淡,水滑苔或苔白腻、白厚。
- 看排便:湿热者大便多黏滞不畅或干结;寒湿者多大便溏泻或不成形。
- 辨小便:湿热者多尿黄;寒湿者多尿色较淡。
- 饮食喜好:湿热者多喜冷饮,吃较凉的食物;寒湿者通常喜热饮,进食生冷的食物后容易出现多种不适。
可以根据上述证候简单辨证,分辨属于寒湿或是湿热,避免采用错误的祛湿饮食或是起居方式。
针对性祛湿方法
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湿气是寒是热,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来"祛湿"了。
寒湿
- 少吃寒凉、甜、黏、油腻食品,适当吃健脾利湿食物,如山药、芡实、红小豆、玉米、葱、姜、蒜、辣椒等。
- 可尝试"白术陈皮茶",取白术 30 克、陈皮 15 克放入 1000 毫升水中煎煮半小时,过滤后代茶饮,可起到健脾燥湿的作用。
- 平时可多按揉丰隆穴,该穴位在外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用大拇指按揉丰隆穴,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日 2 次,每次 5—10 分钟,能健脾、化痰、利湿。
湿热
- 平素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牛肉、羊肉、鹿肉等温热食物也应少吃。宜食用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
- 居住环境宜干燥,多通风。尤其是初夏时节气候湿润,大家在当心家中物件发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湿气对人体造成伤害,必要时可以使用除湿设备。盛夏暑湿较重时,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
- 按压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每天 2 次,每次按压 5 分钟,达到健脾清热利湿之功。
热门推荐
成人学历提升,哪种方式更适合你?
水桶内部易滋生细菌,8步清洁法保障饮水安全
高温下桶装水易滋生细菌,专家建议定期清洗消毒
降压药的最佳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长者必读:药物管理禁忌,别再犯这5种错误!
在美国如何查找医院和医生:全面实用指南
海洋生态保护职业大揭秘:未来之星
文圣常:从机械工程到海浪研究的开拓者
吃辣与胃癌关系揭秘:适量有益,过量需谨慎
西安钟楼到兵马俑,哪条路线最火?
非布司他:两种用药方案如何选?
从理论到实践:斯坦福大学教育学专业培养体系详解
银杏叶+甲钴胺:耳鸣治疗的黄金搭档
自制无油无糖低脂燕麦面包,加这两种食材味很美味,制作也简单
面包面团的发酵及其制作方法
柠檬酸清洗水桶:安全环保又高效,5步打造洁净无垢
冬日水桶清洁指南:从清洗到消毒的实用技巧
莲子富含生物碱助眠,四季食用方案全攻略
不加盐的鸡汤:小型犬呕吐问题的饮食解决方案
小型犬呕吐怎么办?兽医教你正确处理
小型犬呕吐竟是返流作祟?一文读懂返流性呕吐的诊断与治疗
哪些名人在斯坦福大学
美国式假慈善真相:越捐钱越多,美国式慈善组织如何收割穷人?
科学饮水指南: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团队:关于 2024 年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总结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面介绍
美国留学 | 斯坦福大学全方位留学指南
轻松设置个性化手机铃声,让生活充满音乐与乐趣的指南
上海凯宝熊胆粉替代品研发取得新突破
2024社会治理创新大会:四地分享数字化与社会化治理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