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唐代诗人李白的《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更寄托了诗人对朝廷的思念和政治抱负。
原文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吹过水乡的夜晚,这样的时辰绝不适合远离。
远隔长安恍如梦里,什么时候才是归去的日期?
注释
陆判官:生平不详。判官,官名,唐时节度使等的下属官吏,多掌文书之事。琵琶峡:在巫山,形同琵琶,故名。
水国:水乡。我国南方多河泽,故称水
赏析
盛唐时期,由于政治安定,经济、交通发达,通衢驿馆行人往来频繁,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空前繁盛。这些诗或写景寄情,或直抒情怀,手法多样,不拘一格。然所贵者当在于情真意切,深有寄托,方能感人至深。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情深意浓。
首句写景,点明送行的地点和时间。“秋风”二字意在烘托离别的氛围,暗示离别并非良辰。次句“殊非远别时”则直接点明这不是远别的时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后两句“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则将离别之情升华,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寄托了诗人对朝廷的思念和政治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诗当写于赐金放还后,故诗中流露出对朝廷的怀念。
参考资料:完善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53-654
简析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夜深风紧、离别殊非良辰的情景:前两句用情景交融的方式,描写诗人殷勤致意、挽留友人陆判官待天明风停后再离别的情景;后两句描绘友人如此匆匆告别、叹其奔波劳苦,实则问友人何时能回到长安,虚则表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重获朝廷的重用。全诗意境紧扣主旨,语意双关,情感真挚动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