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的纸巾到底有多脏?知道真相的我人麻了……
公共场合的纸巾到底有多脏?知道真相的我人麻了……
公共场合的纸巾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从路边发放的纸巾到商场、KTV等场所的卫生纸,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纸制品可能暗藏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纸巾的安全隐患,并提供实用的选购和使用建议。
图片:黄仔
路边的纸巾到底能不能用?
在日常生活中,远不止路边发放的纸巾可能存在问题。你可能也看到过商场卫生间里的卷轴纸巾被直接放在地上,或者把垂到地上的纸巾再手动卷回去的报道。就连品牌快餐店的纸巾也直接裸露存放,随人拿取,小餐馆的纸巾甚至有可能是三无产品。除了产品安全,更有一些湿纸巾包装成避孕套样式,甚至有些纸类产品广告语对女性并不友好。
卫生纸和纸巾的区别
想要学习关于纸巾的知识,第一件你必须要知道的就是,抽纸和卫生纸根本就不是一样东西,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卫生纸:国家标准为GB 20810—2018,其英文名称Toilet tissue paper,也正好标明了这类纸的用途,卫生纸就是应该被用在厕所里的!
纸巾:国家标准为GB/T 20808-2022,在国家标准中纸巾纸的相关标准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纸面巾、纸餐巾、纸手帕等,不适用于湿巾、擦手纸、厨房纸巾。
从最基本的细菌来说,卫生纸要求单位菌落数量小于等于600,而纸巾的单位细菌菌落总数要小于等于200。不止于此,纸巾和卫生纸的原材料也并非完全相同。纸巾的原材料为分为原生木浆、原生非木浆(可能是草浆、竹浆、蔗渣浆等)以及原生混合浆(是指木浆和非木浆的混合)。但卫生纸的原材料除了以上提及的各种原生浆,还包括回用浆(纤维),回用浆(纤维)卫生纸可以使用原生纤维、回收的纸张印刷品、印刷白纸边作原料,不得使用废弃的生活用纸、医疗用纸、包装用纸,想要使用回收纸张印刷品作原料的,必须对回收纸张印刷品进行脱墨处理。
质量不过关的纸巾,会引发哪些问题?
质量不过关的纸巾,会引发哪些问题?
不管你用的是纸巾还是卫生纸,只要符合国家标准都是没有问题的(厕用纸擦嘴一两次也没关系),但纸类产品,一旦暴露在空气尤其是潮湿的环境中,就可能会出现细菌超标的现象,无论男女在使用这种纸类产品时,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纸类产品中单纯的细菌超标最可能导致的问题是尿路感染,尤其是女孩子得千万小心。
如果此刻你的脸上有伤口,细菌超标的纸巾还有可能造成皮肤感染,从而让你出现一系列皮肤问题。
至于在吃完饭随手扯过小饭馆桌子上的「三无纸巾」拿来擦嘴这件事,也一定要警惕,这可能会造成唇炎,不仅影响颜值,你还得经历反复治疗的痛苦过程。
顺便一提,无论是哪种纸最好都不要上脸!
至于在吃完饭随手扯过小饭馆桌子上的「三无纸巾」拿来擦嘴这件事,也一定要警惕,这可能会造成唇炎,不仅影响颜值,你还得经历反复治疗的痛苦过程。
顺便一提,无论是哪种纸最好都不要上脸!
如何选购令人安心的纸巾?
最简单的就是看国家标准,纸巾是GB/T 20808,而卫生纸是GB 20810。
其次就是看名称,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到底是纸巾还是卫生纸,商家都会标注得明明白白。
如果你担心回用浆(纤维)卫生纸的可迁移性荧光剂以及重金属等问题,那就看看主要成分以及产品等级,这些都会在产品包装上有明确标注。
或许实在懒得看,你也可以直接上手摸一摸,纸巾以及纤维型卫生纸一般都较为柔软,回用浆型卫生纸则相对粗糙。
另外在用纸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纸制品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是三年,并不是超过保质期就完全不能用了,只是如果存储不当,纸暴露在空气或者潮湿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细菌超标问题。
对于公共厕所中的纸巾最好也要慎用,除开公厕本身就是潮湿阴暗的环境,暴露在外的厕纸很容易滋生细菌外,冲水马桶喷溅的厕所水也会弄脏纸巾,如果真的是紧急需要,最好不要用厕纸末端可能被别人接触过的那两节纸,可以扯掉拿来开关门或者按马桶。
即使是万分紧急的情况,也一定要警惕路边「扫码领取纸巾和小礼品」「添加好友即得免费纸巾」这类广告,确实有些商家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做推广,但也一定存在不怀好意之人利用二维码扫描来盗取你的财产,小心一时松懈,反而落入骗局。
除了纸巾,还有什么公共用品需要格外注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接触到细菌超标的物品是很多的。公共厕所里,除了纸巾,洗手液、烘干机也都是不为人知的细菌培养皿,央视的一档节目曾做过一次「公共场所洗手液调查」,这次调查显示,在一些公共场所中,洗手液可能细菌超标600倍!但凡手上有个伤口,真的是不敢想象!
图片来源:微博
除此之外,想必你也听说过,酒店的沐浴液中被灌精液、花洒被拆下灌肠、热水壶煮内裤等酒店传说。出门在外,希望大家保持警惕,遇到这类可能出现问题的用品,先进行检查,或者直接自己携带,避免一些安全和健康问题。
很多公共用品都存在接触人员过多的问题,或者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有这些特征的物品,其实我们都应该加多加小心,毕竟在此之前,你也想不到小小一张纸巾背后有这么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