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
虎杖: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
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别名,如活血丹、斑庄根、酸筒梗等。它属于蓼科虎杖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虎杖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亚灌木状,高1-2米。根状茎粗大,木质,黄褐色。茎丛生,直立,多分枝,绿色或淡红色,无毛,表面有纵条纹,通常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中空。叶互生,广卵形或近圆形,长5-12厘米,宽4-9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多呈紫红色;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3-8厘米;小苞杯状;花梗细工,中部以下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子白色或黄绿色,5深裂,裂片卵圆形,2轮排列,外边3裂片在果时增大,背部徒刑翅;雄花有雄蕊8枚,有退化雌蕊;雌花有退化雄蕊,花柱3,柱头扩展呈鸡冠状,子房卵状三角形。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光亮,包于花被内,花被在果熟时增大,有翅。花期6-8月,果期8-11月。
分布与生境
虎杖主要分布于云南、湖北、陕西等地,生长于山坡草地、林下、沟边、路旁等环境。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喜阳。
药用价值
虎杖的根和根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功效包括活血、散瘀、通经、镇咳等。在临床上,虎杖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外伤感染、皮炎、湿疹、痈肿、风湿痛、黄疸、肝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
药典记载
根据《中国药典》记载,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其性状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方法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25ml,浸渍2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约5ml ,充分搅拌,取上清液,加氯仿1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蒸干,加氢氧化钠试液2 滴,显樱红色。
取[鉴别](1) 项下氯仿提取后的水液,加醋酸乙酯10ml,振摇提取,分取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水约5ml ,再用乙醚5ml 提取。分取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取少量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 显亮蓝色荧光;取水层,加三氯化铁试液2 滴,显污绿色。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5mol/L硫酸溶液5ml,加热水解30分钟,放冷,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炮制与应用
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用量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孕妇慎用。储存时应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临床应用
- 用于风湿痹痛可单位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
- 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
- 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
- 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
- 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
-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
- 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 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