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叠纪大灭绝后陆地生态如何复苏?1.9亿年前“渝州生物群”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叠纪大灭绝后陆地生态如何复苏?1.9亿年前“渝州生物群”揭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11-22/10323545.shtml

三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证据较为充分,但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仍不清晰。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团队在重庆发现的"渝州生物群",为研究这一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复苏提供了重要线索。


“渝州生物群”生态复原图。徐光辉/供图

发生在约2.01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证据较为充分,但由于化石记录稀缺,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仍不清晰。三叠纪大灭绝后陆地生态如何在早侏罗世复苏是地质古生物学研究中关注的热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重庆早侏罗世(距今约1.99亿—1.93亿年)湖泊沉积地层中一个保存完好的化石组合,命名为“渝州生物群”,揭示出三叠纪大灭绝之后中国发现的首个复杂湖泊生态系统。


“渝州生物群”中的鳞齿鱼类化石。徐光辉/供图

这项重要古生物群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1月22日凌晨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线发表,为早侏罗世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带来新见解,并加深科学家们对水生生物在三叠纪大灭绝之后如何适应的理解。

论文通讯作者徐光辉研究员介绍说,“渝州生物群”化石于2021年初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任廷聪带队在重庆北部的野外工作中发现,包含从小型贝类到较大捕食者等大量、多样的物种,具体包括辐鳍鱼、肺鱼、鲨鱼、蛇颈龙类、双壳类、螺类、各种植物和粪化石(消化物残余化石)。其中,几千块辐鳍鱼标本,长度从0.13米到近0.7米不等,还发现了侏罗纪时期完整的肺鱼标本。


“渝州生物群”中的真骨鱼类化石。徐光辉/供图

此外,“渝州生物群”中发现的淡水蛇颈龙类化石为这一动物类群提供了更多信息;化石粪便提供的证据表明,蛇颈龙类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主要捕食包括肺鱼等各种鱼类。值得注意的是,“渝州生物群”中的蛇颈龙类以及弓鲛类鲨鱼(一类已灭绝的古代鲨鱼)和唯一现存肺鱼目角齿鱼等多种鱼类,都是首次出现在中国三叠纪末灭绝事件后的地质记录中。

徐光辉表示,这些化石研究发现表明,“渝州生物群”代表了中国在三叠纪末大灭绝后已知最古老、最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目前,“渝州生物群”尚未得到充分探索,许多收集的标本尚未进行详细研究,未来对这些化石的持续研究,或能揭示更多关于早侏罗世陆地淡水生态系统恢复的信息。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