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流水线ADC技术原理详解: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流水线ADC技术原理详解: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nblogs.com/sasasatori/p/18254947

流水线ADC(模数转换器)是一种在高速应用中常用的转换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流水线ADC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及其关键技术细节,通过具体的数学模型和例题,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技术。

流水线ADC基本介绍

流水线ADC和逐次比较型ADC类似,通过迭代搜索查找能够精确反应模拟输入信号的数字码。但是,相比较于通过单个模拟电路执行迭代,流水线ADC有着独立的模拟级来专门执行每次转换。流水线ADC的信号流如下图所示:

所有的模拟级在每个时钟周期时进行工作,并且每个执行一个差分输入采样。由于(N)个迭代同时在进行,所以流水线ADC相比逐次比较型ADC会快上(N)倍,并且能够每个周期都进行一次输出。因此,流水线ADC经常被用于需要高速的应用。尽管(N)次转换能够并行,每次输入采样的完整转换在整个流水线中仍然需要(N)个周期,因此在流水线转换器中存在着(N)个时钟周期的延迟,这点与逐次逼近型转换器一样。

先从最简单的每级1比特流水线ADC开始介绍,每一级都接受上一级的输出作为输入,将其与一个参考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一个乘法DAC(MDAC)来形成一个残差信号:

[V_{i+1}=2[V_i+(b_i-0.5)V_{ref}/2] \tag{7.2.1} ]

如下图所示:

流水线ADC的每一级进行一个比较,找到一比特的结果(b_i)。但是由于每一级都工作在不同的采样上,这些数字信号必须通过可变长度的移位寄存器进行重新对齐,如下图所示:

转换的结果可以视作对原始输入采样进行(N)比特量化,误差范围在(\pm V_{ref}/2)。

[V_{in}=V_{ref}\sum_{i=1}^N(b_{i}-0.5)2^{-i} \tag{7.2.2} ]

最后,注意最终的残差信号不需要再被送入到下一个残差级,因此最后的MDAC可以省略掉,最后一级仅仅需要一个1比特的ADC(比较器)来产生(b_N)。

例题1

考虑一个3比特,每阶段1比特的流水线ADC,其(V_{ref}=1V)。求所有级的残差电压(V_i)以及最终的输出码,采样输入电压为(V_{in}=240mV)。

解答:

输入信号给定(V_1=V_{in}=240mV),流水线ADC的第一级的比较器将会输出一个正的结果,(b_1=1)。这之后,从输入减去(V_{ref}/4=250mV)并将结果乘以2倍。

[V_2=2(V_1-V_{ref}/4)=-20mV \tag{7.2.3} ]

由于(V_2<0),在下一个时钟周期,第二级流水级将会产生一个逻辑低电平,(b_2=0),使得(V_{ref}/4)被加入到下一级的残差结果上:

[V_3=2(V_2+V_{ref}/4)=460mV \tag{7.2.4} ]

最后,第三级将会输出一个逻辑高电平,使得最终的输出码为(b_1b_2b_3=101),等效为一个量化后的输入电压(V_{in}=187.5mV)。

每级1比特流水线ADC架构的问题

每级1比特流水线ADC架构的问题是,任何比较器的偏移会导致不可修复的错误。为了使得每级1比特流水线ADC有着(10mV)分辨率,第一级比较器需要有着高于(10mV)的精度,第二级必须高于(20mV),第三级高于(40mV),以此类推。进度需求逐级递减,因为沿着流水线前进时,后一级工作在放大后的残差信号,因此他们对于转换器的整体精度影响也随着流水线前进而逐级递减。尽管如此,对于比较器的限制意味着每级1比特流水线结构很少使用。

例题2

重复例子1中的计算,但此次假定比较器总的第二级有(30mV)的偏移。

解答:

如例题1中的分析,流水线ADC第一级会输出一个正的结果(b_1=1),使得(V_2=-20mV),这一次由于第二级比较器的偏移导致第二级产生一个逻辑电平(b_2=1),使得残差项上减去一个(V_{ref}/4):

[V_3=2(V_2-V_{ref}/4)=-540mV \tag{7.2.5} ]

这个残差结果超过了(\pm V_{ref}/2)的范围,因此进一步导致下一级的错误。最后一级会输出逻辑低电平,使得最终输出的码字为(b_1b_2b_3=110),或者(V_{in}=375mV),相比上一个例题中没有偏移的情况,最终的量化误差更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