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本浪人:都失业了,这群人怎么还想着发动战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本浪人:都失业了,这群人怎么还想着发动战争?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2A02SN900

本文主要讲述日本浪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从早期的"浮浪人"到战国时期武士失去主人后的"浪人",再到明治维新后失去武士身份的人。文章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展现了浪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和影响,特别强调了浪人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作用。

我们看一些近代史当中的中日关系,里面有一个群体的出镜频率非常高,那就是日本浪人,比如甲午战争时期潜入中国的日本间谍,就有不少是浪人群体,而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其始作俑者也是日本浪人。这样的一个群体在日本可谓是历史悠久,而且几经变更。当然,他们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古已有之,今天就来聊聊浪人的历史。

“浪人”又称“浮浪”,一开始指的是离开户籍去其他地方讨生活的人。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效仿唐朝建立户籍制度,每个人住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登记在册,而由于种种原因离开本业之人就被称为“浮浪人”。他们往往聚集于山野之中打家劫舍,祸害的是日本公家。


◇ 图为游戏《信长之野望》中的藤堂高虎的形象

到了镰仓幕府时代,武士阶级在日本兴起,他们有侍奉的主人,而一旦主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在了,武士失去职位和领地,也就成了“浮浪人”。一开始。“浮浪人”的问题还不严重,可在战国这样的乱世,主从关系被大大削弱,失去主人的浪人数量一下子就暴增,不仅如此,还有些武士看着主人不满自己就跑了成为浪人的,比如藤堂高虎,他这一生侍奉过十几个主人,用“浪人”已经不能形容他了。

◇ 图为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剧照,剧中的七武士就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浪人

如此众多的浪人也成了各个势力竞相招揽的对象,甚至有些势力的主力就是浪人,比如大阪战役之时,丰臣家垂死挣扎,已经没有多少可战之兵,但还是招募十万浪人抵御了相当一阵。当然啦,还有不少浪人在日本国内无处容身,就选择到海外拓展业务,或加入中国东南沿海的武装走私贸易集团,或自己单干,而这批浪人在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倭寇。

这些当了倭寇的浪人毕竟是专业武士,战斗力自然不是大明卫所兵能够比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明拿倭寇实际上是束手无策的状态,而倭寇的消灭,除了跟戚继光练兵有关以外,也要仰赖日本内部秩序的恢复。


◇ 图为黑泽明导演的《用心棒》剧照,图为三船敏郎饰演的浪人三十郎

等到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整个社会再次恢复了秩序,武士和家主的关系被再次固定,在连年战乱和讨伐之后,许多大名或者绝嗣,或者被撤封,到了德川家第三代将军之时,社会上有五十万浪人之多,幕府对他们严防死守,颁布了禁止让他们再度成为武士的命令。

有些浪人不甘于生活的困顿和绝望选择造反,比如由井正雪等人发动了庆长之变,矛头直指幕府,这次动乱被镇压下去之后,幕府不得不对浪人们放开限制,有的浪人被新的主家雇佣,还有的离开了武士阶层,比如成为农民或者相扑手等等。在漫长的江户时代,日本的封建秩序保存的相对完好,武士一般都会有效忠的主家,而社会上的浪人也就越来越少,偶然因为各种原因失去效忠对象的武士也会成为浪人,典型的就是四十七武士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武士们虽然成为浪人,但能够不忘对主人尽忠选择拼死报仇,最终手刃仇人之后切腹自尽,他们的故事在日本被代代传颂,成了后世武士们的榜样。


◇ 后世日本文艺界不断把四十七武士的故事搬上荧幕 图为稻垣浩导演的电影《忠臣藏》剧照

如此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在幕府末期出现了松动。1850年代黑船来航之后日本德川幕府被迫放弃锁国政策,打开国门。此后面对西方的冲击,日本无论是武士还是其他阶层都无力抵御,大量百姓生活困顿,更有不少武士因为主家无法供养而被迫成为浪人。面对社会上又一次的浪人激增,幕府此时全无对策,而浪人们也在面对日本巨大变局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决定推翻幕府的统治为日本寻求新的出路,比如坂本龙马等人,还有的选择维护幕府的权威尊严,比如后来在日本动漫文化中鼎鼎大名的新选组。


◇ 图为坂本龙马

从黑船来航之后将近二十年的日本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些分属不同阵营的浪人们推着走的。而到了1868年,德川幕府大政奉还,明治天皇即位之后,马上开始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在1873年颁布的废刀令,并实行四民平等之政策,取消了武士阶级特权。如此严令下武士们自然不肯坐以待毙,后来发生的西南战争跟这个关系很大,当战争最终结束之后,小部分武士想办法成为财阀政客,大部分的武士成了国家命令下事实上的浪人。

此时的日本和德川幕府不同,谋求积极向外扩张,如此一来那些失去生活依仗的浪人就有了新的出路,要么参军以军人身份为日本帝国效力,要么自发组成民间社团干一些军人不便参与的事情。


◇ 图为宗方小太郎

1880年代以后日本以大清为假想敌,谋划征服朝鲜,浪人们组成的各种团体为日军刺探情报,为后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立下了大功,其中作为间谍的宗方小太郎化妆成农民,竟然想办法混进了北洋水师戒备森严的威海卫基地,记下了北洋水师的兵力部署,甚至还登上济远舰,近距离观摩大清水兵的训练水平。在如此浪人间谍的眼中,北洋水师在日本联合舰队面前毫无秘密可言,最终惨败全军覆没,而宗方小太郎也在战后获得天皇破格接见。

有了这样的榜样,日本的浪人们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军方和政府的大陆征服政策中,各种民间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比如之前讲过的黑龙会(详见:日本黑龙会:怎么从革命党的朋友变成侵华急先锋?| 循迹晓讲),而有些浪人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乱局中成了风云人物,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川岛浪速。他积极筹划满蒙独立运动,并积极筹划建立伪满洲国,更是收养了满清肃亲王的女儿,这就是著名的汉奸女特务川岛芳子。


◇ 图为川岛浪速与养女川岛芳子

就这样,浪人这么一个团体一步一步地卷入日本侵华,并在相当多的场合充当了急先锋。1932年爆发的上海一二八抗战就是一个典型,当时的日本急于在上海挑起事端,转移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际注意力,而这样的事情军人又不好直接下场,于是一些日本浪人僧侣在军队的指使操控之下,向着上海的三友毛巾厂扔石块,并同中国工人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在事件之后又去法租界投掷炸弹将其扩大,最终导致了一场大战的爆发。

在昭和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浪人有如此的行为,应该说是在意料之中,他们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早就跟日本的国运完成了深度绑定,所以当日本帝国扩张势头正盛的时候,浪人们可谓是春风得意,但当日本的扩张踢到铁板,最终败亡的时候,这些浪人也就随着日本帝国的灭亡而做鸟兽散了。

二战之后,日本已经没有了严格意义上的浪人,只不过浪人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所以往往会被用来指代别的事物,比如失业者就被称为“浪人”,但这样的浪人,既没有为主家尽忠的觉悟,也不会被军国主义指使来卖命当炮灰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