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甘肃非遗里的丝路传奇
嘉峪关:甘肃非遗里的丝路传奇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不仅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近日,《嘉峪关文化丛书》编撰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旨在全方位梳理和总结嘉峪关市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作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峪关故事传说》中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这座古隘口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文化内涵。
非遗瑰宝:嘉峪关的文化传承
2024年12月31日,甘肃省文旅厅发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嘉峪关市有六项非遗项目成功晋级,包括新城酿醋技艺、霸王鞭、烤肉制作技艺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现了嘉峪关独特的地域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
新城酿醋技艺:千年古法,醇香依旧
新城酿醋是嘉峪关地区流传千年的传统技艺,以小麦和麦麸为原料,经过煮熟、发酵、暴晒等多个环节精心制作而成。整个过程需要历时数月,最终才能得到能保质六七年的优质醋。这种传统酿醋技艺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更成为了嘉峪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霸王鞭:舞动千年,威武雄壮
霸王鞭是一种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民间社火形式。表演时,演员身着华丽的社火服装,手持霸王鞭,通过跳、翻、滚、转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其技艺。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富有地方特色,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尚武精神。
嘉峪关关城:历史的见证者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构成,形成了重关并守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关城坐东向西,南接讨赖河大峡谷,北连苍茫的黑山,地势险要,被誉为“河西咽喉”。登上关楼,可以远眺广阔的戈壁和雄奇的山峦,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壮美。
关城内的亭台楼阁上,精美的图案和富含深意的匾额楹联,无不彰显着嘉峪关的重要地位和威武之势。而“击石燕鸣”“山羊驮砖”等民间传说,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神秘色彩和人文情怀。
文化传承:铸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春节期间,嘉峪关市以文化为媒介、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传统民俗活动。写春联、绘年画、社火表演等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2025年春节灯展中,以“巳巳如意迎新春”为主题,通过传统彩灯与现代灯光元素的巧妙融合,将市区夜景装扮得绚丽多彩。而迎新春社火巡演中,舞龙舞狮、秧歌旱船、威风锣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轮番上阵,为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嘉峪关市还通过各类研学体验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各文博场馆举办的国学公益课、主题社教活动等,通过讲解春节习俗、制作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推动各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
嘉峪关,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雄关,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更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非遗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它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着属于自己的丝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