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庵回忆录:福建事变中第十九路军的覆灭
李默庵回忆录:福建事变中第十九路军的覆灭
1933年11月20日,以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第十九路军将领在福建福州发动反蒋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然而,这场事变最终以失败告终。本文通过李默庵的回忆,详细描述了蒋介石调集军队讨伐第十九路军和福建新政府的经过。
蒋介石调集重兵讨伐
'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蒋介石调第十九路军到福建参加反共内战。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满,并受全国人民呼吁抗日的高涨情绪的影响,他们与国民党的爱国民主人士陈铭枢、李济深以及第三党黄琪翔等人联合,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建发动反蒋事变。
是日,在福州召开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全国25个省、市、地区和华侨代表80余人以及数万军民参加了大会。大会决议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更换国旗,制定宪法,以李济深为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蔡廷锴任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
这个政府要'打倒以国民政府为中心的法西斯系统',以'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为重要使命。
对此,南京国民政府反映强烈,蒋介石发表了《告十九路军将士书》,要'坚持剿匪之原有战线,毋见挠于乱命',指责蔡廷锴等人'毁党叛国','联共勾日'。11月23日,国民党中常委会决定永远开除陈铭枢、李济深、陈友仁的党籍,褫革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各职,其后,调集蒋鼎文的第二路军、张治中的第四路军和卫立煌的第五路军共15万人,开拔入闽对第十九路军和福建的新政府进行讨伐。
其作战部署是:
一、卫立煌率第五路军含我第十师、刘戡第八十三师、宋希濂第三十六师由抚州经资溪、邵武集结于洋口、顺昌附近,俟与第五十六师刘和鼎部及中路军取得联络后,以宋、刘两部强袭延平(今南平),我师及第八十三师隐蔽于顺昌、沙县地区,作第二步使用;
二、以张治中为第四路总指挥,率孙元良第八十八师、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及在闽的第五十六师刘和鼎部,从浦城、建瓯一路进军,与第五路军取得联络后,于强袭廷平的同时围攻古田,尔后向福州挺进;
三、以蒋鼎文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率第三师李玉堂部及第九师李延年部为后续部队,续向福州挺进,待机行动。
同时,还抽调舰队和空军配合作战。蒋本人则暂时放弃南京政府事宜,坐阵建瓯,集中精力处理'闽变'一事。这样的部署,以绝对优势期讨伐第十九路军毕其功于一役。
第十九路军的覆灭
根据作战部署,我师与第八十三师首先集结于江西临川。随后,蒋介石来到临川,先是检阅了第十四军,亲自训话。其后,传见了第十四军师以上将领,在检阅训示传见中,蒋的基本思想是强调第十九路军是叛国毁党,要对其讨伐,消弱祸端。这大约是1933年12月份的事。
紧接着,第五路军以宋希濂第三十六师为先行,轻装急行,我师及第八十三师随其后,于1933年12月底分别抵洋口、顺昌以南及沙县附近,借机行动。第十九路军扼守延平重镇,该镇南北均为险要山地,乃进入福州之咽喉要地。蔡廷锴部原认为以重兵把守住延平,便可以确保福州太平。
1月4日,宋第三十六师与第五十六师刘和鼎部于建溪两岸同时向延平发起攻击,同时,张治中率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对古田发起攻击,两地战斗均十分激烈。三日后,宋希濂部攻下延平要点九峰山,第十九路军驻延平司徒非师几近全部被歼,司徒非本人投降,延平被占领。而张治中部与古田守军赵一肩师苦战数日,赵师副师长陈任之停止抵抗,出城投降,古田也被占领。
1月8日夜,蒋鼎文部所属第三、第九两师一部夜袭水口,歼其守军第五军谭启秀的军部及守备部队,谭军在水口背水作战,不足一昼夜,水口失守,谭本人只身乘木筏逃出重围。
在延平、古田战斗打响之际,我第十师奉命急驰闽清。据部队侦察到的情况,福建新政府成立之后,终日忙于庆祝和各种政务活动,他们既没有和广东反蒋力量联络好,也没有和红军达成一致行动的协定。部队虽只有五六万人,但凭占据咽喉要地,麻痹大意,并不把蒋放在眼里。
当时任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副参谋长的范汉杰,后来与我相遇时曾讲,有一次,范曾向第十九路军荐言,蒋介石之基干部队,多系南方人,惯走山路,他们进攻福州,山地不足为屏障。然而,第十九路军诸将领并无一人听得进他的话。
另外,自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后,全军上下滋生了骄傲之风气。据报,第十九路军驻福州,当地群众对该部倍加敬崇,连麻将桌上的'东南西北'四方,都改称为'十九路军'。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骄兵必败',第十九路军正应了这句古训。在延平、古田战斗打响之际,蔡廷锴曾急令毛维寿为左路军指挥官,指挥该军及第三军之一部,沿大湖经雪峰向古田急进,解赵师之围后确保古田;同时命沈光汉为右路军指挥官,指挥该军及第三军一部沿白沙、甘蔗经水口向延平推进。同时,第十九路军总部亦离福州向白沙前进。然而,未及援军赶到,延平、古田、水口等地已落入蒋军之手。
蔡廷锴又急令前线各部火速撤回福州,收缩阵线。1月中旬,福建新成立的政府解体,政府官员有的乘飞机,有的乘轮船,有的乘汽车,纷纷撤离福州逃往香港。同时,第十九路军总部及各主力也陆续向泉州撤退。
1月15日,在蔡廷锴撤出福州的当日,蒋鼎文率军首先占领了福州。我师抵闽清后,卫立煌即召我与刘戡商议,分析第十九路军招架不住,必然南撤,乃决定改变原乘虚袭攻福州的方案,决定循闽江右岸一带山地南下,由永泰境进出仙游,于仙游至惠安的公路上截击蔡廷锴部,并拟活捉蔡本人。方案确定后,第八十三师在先,我师紧随其后,分路取捷径直趋仙游。由于我们是在山地行军,行动又迅速敏捷,第十九路军无从察觉,受到我师与第八十三师的意外打击。同时,蒋鼎文部派第三师李玉堂部由海上乘船南下抵厦门,对蔡部进行拦截。
蔡廷锴的逃亡与第十九路军的覆灭
在蔡廷锴撤离福州之时,刘戡第八十三师已行抵仙游南部。在闽泉公路北侧山口,与第十九路军侧卫部队张君嵩师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张师为掩护主力南撤,拼死战斗,且战且退,刘戡部勇猛攻击,相机推进。此时,我第十师以第三十旅彭杰如部为先头部队,迅速插入仙游至惠安公路地段,在惠安东北的涂岭以南公路设伏。
蔡廷锴于15日晨撤离福州,16日抵莆田,该日,第八十三师已与张君嵩师接触,战斗日趋激烈。蔡即令其第三军和第四军统归区寿年指挥,一面堵后,一面交互掩护西侧,迅速南下。同时令驻泉州第二军一部抵惠安占领涂岭要点,掩护主力昼夜兼程到达泉州布防。
17日晨,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派了几辆车前往莆田南的枫亭迎接蔡廷锴。蔡弃马率卫士排乘车先行,警卫部队由李以劻率领急行军南进。蔡廷锴的车队行至涂岭时,恰值我师彭杰如旅之龙其伍的第五十八团,已于公路北侧的小高地地带设伏。当蔡的车队蜿蜒向西南疾驰,进入重机枪有效射程内,龙其伍团骤以重机枪数挺集中猛烈射击。蔡廷锴的车子中弹数处,蔡命司机加速猛冲,侥幸脱离火网。李以劻则率领警卫部队迅速占领路旁高地进行抵抗。正在这时,蔡廷锴原命占领涂岭的第二军一部援军赶到,遂与李率之警卫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在公路以北之丘陵地带展开激烈争夺。率龙其伍团作战的彭杰如,急令该旅五十七团增援,亦未能挫败对方。
涂岭战斗打响后,第十四军指挥部即与空军联络,在空军配合下,始将蔡部阻拦于公路以南。涂岭战斗进行之中,第十九路军主力则趁机南下。我得知后,即派第二十八旅陈沛部实施追击。陈旅往西南追击蔡部主力于惠安附近一个小镇,遭到该军后卫阻击,苦攻不下。我前往察看了地形,派兵一个连乘船从海上绕攻蔡阻击部队之右翼,对该部产生威胁,迫其撤退。陈沛旅继续追击,至洛阳桥,又被桥南和桥中的蔡部掩护部队阻击不前。
洛阳桥是洛阳镇南一条江上的大桥,该镇原称万安。洛阳桥为宋仁宗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原名万安桥。相传明朝时,有位皇帝南巡路过此地,称赞说:'此处似我河南洛阳也。'故当地人改称此桥为洛阳桥。蔡部掩护部队凭借此桥阻截,在桥上堆积沙包,设重机枪和小炮等重武器,致使陈沛旅无法前进。
卫立煌与我赶到陈旅指挥部,组织援兵,联络空军助攻,不能奏效,后又派部队于江水浅处绕攻,因淤泥过深,徒涉困难,且阻于敌火力,仍不能得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此时,'讨伐'第十九路军行动已为后期,孙元良第八十八师已因京沪防务空虚,先期返回南京,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担任福州警备。宋希濂师自延平之战后,奉命追击蔡部南下主力,曾于莆田一带与蔡后卫军作战,将对方击溃之后,也赶至惠安,与第十四军会合。我师追击虽于洛阳桥受阻,但蒋军已对泉州蔡廷锴各部成包围之态。蒋鼎文的第三师李玉堂部乘船南下已占领厦门,漳厦警备司令黄强投降。蒋介石所派后续部队汤恩伯部先头已向安溪、同安前进,而闽南沿海,蒋之海军舰艇已控制海面。
蔡廷锴于17日晨遭我师伏击逃出后,下午到了泉州,其后,蔡之第一、第三、第四军陆续到达,第二军原驻泉州。谭启秀之第五军已被蒋军击破不复存在。蔡廷锴经组织军师将领开会,分析认为,再作有计划的抵抗蒋军已不容易,为保存力量,希请部队火速分路西进,到达闽西龙岩集结,继续革命,若不愿西进革命,由各部自主。并宣布由毛维寿军长代理他指挥。蔡乃离军飞至龙岩等待部队。同时,蔡廷锴还手令副参谋长范汉杰率高级参谋陈某人赴厦门,与蒋鼎文商洽,意思是说蔡已离开部队,要求保留第十九路军番号,进行和平改编,保存部分抗日力量,范汉杰是黄埔一期生,而蒋鼎文曾任黄埔军校的学生区队长,有师生之谊。另外,范汉杰亦属蒋介石所赏识的一期同学,蔡廷锴曾怀疑范是和蒋介石私通的,让范去接洽此事,较为便利。但是,范汉杰赶到厦门,蒋鼎文却已往福州,待范辗转赶到福州,毛维寿已带领第十九路军向蒋军投降。
其过程是这样的,蔡廷锴离开部队第二日,毛维寿便召集各军、师长以上人员召开会议。他宣读了蔡留给各军、师长的函件,强调说明第十九路军各部已在蒋军包围之中,撤退是不可能的,对抗也是不可能的。区区十九路军对抗大下大兵安得不败?在前后包围之中,即使突围出去到达闽西,背靠江西,也很难生存。所以唯一的出路只有与蒋军接洽进行和谈。与会各军、师长赞成,默许者占绝大多数,只有云应霖师长主张率兵突围。毛维寿即将云扣押,加以鞭打,与会人员再无异议。于是,毛维寿、张炎便派赵锦雯为代表出面议降。我记得正当我师攻取洛阳桥僵持之际,赵锦雯等数人打着白旗走过来,要求会见前敌指挥卫立煌。我即将赵锦雯一行引至前敌指挥部,与卫及上边的人进行谈判。
需要补充一点,蒋在以重兵包围第十九路军于泉州之后,曾发表通电,敦促第十九路军投降。同时派飞机到泉州上空散发传单,告诉第十九路军已经陷于重围之中,指明中央军到达的位置,要他们派代表到厦门找蒋鼎文或者是到惠安找卫立煌接洽投降,如果拒绝,将大举进攻并进行轰炸等。看来,这种宣传也是起到了作用的。
经过数日谈判,议和条件达成,大致是:
第十九路军所属各军须按照原番号缩编成师,分别为第六十师、第六十一师、第七十八师、第四十九师,并照原编制名额呈报听候点验。师级以上高级军官愿深造者资遣出洋留学;不愿出洋者,给资遣散或调动相当的工作,团以上将校军官,由中央遴选接充;营以下军官仍供原职。团长级军官愿深造者,可分别送到陆军大学特别班或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编余官佐士兵,分别补充入闽部队缺额,年老体弱者给资遣散。
根据和议条件,蒋介石派毛维寿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各部移防整编。第七十八师移驻莆田,其他各师分别在惠安、仙游整训。同时,蒋派黄埔系军官充任各部师团长。我第十师第二十八旅旅长陈沛任第六十师师长,杨前飞任第六十一师师长,文朝籍任第七十八师师长。第七十八师由宋希濂整训,宋借会操之际,布置伏兵于操场,令第七十八师士兵架枪做徒手体操,其时伏兵一拥而上,收缴了该师的武器,后第七十八师开往河南归德,第六十师移驻开封,由河南绥靖主任刘峙负责督导整训。第六十一师及第四十九师则留在闽南归福建绥靖主任蒋鼎文督导整训,以后,蒋又派来大批军校出身的干部,将原有营连长一律撤换。这样彻底消灭了第十九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