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端午的异香:艾
缠绵端午的异香:艾
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习俗,到青团子中加入艾草的传统,这种散发着独特香气的植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成佩”——《离骚》
艾在中国的传统文明中位置之高,约莫无其他草能出其右,端午节有悬艾的习俗,而有些场合也选择在青团子中加点艾举行染色。固然,就官方而言,实践上所谓的“艾”是包含了艾 (Artemisia argyi),南艾蒿 (Artemisia verlotiorum),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等一系列蒿属的植物。
艾草、南艾蒿和野艾蒿的外观特征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你揉碎它们的叶子时,一股令人印象深刻的气味(一部分人认为与风油精相似)扑鼻而来。这种独特的气味,使得艾草在古代被赋予了辟邪驱鬼的神秘功效。
蒿属植物的花序十分复杂,头状花序会再次构成穗状,并且进一步分列成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提到的两个蒿属的植物也都有这种复杂的花序),每一朵单独的小花的花冠是紫色的,并带有腺点。
19世纪博物学家的精巧画风,这图就是正儿八经的艾
气味相似,外观相似,甚至尝起来也相似,在很多场合,基本上只要带有兴奋性气味,叶子反面有白色精细的绒毛的植物,都可以直接被拿来作为艾的代用品。
为什么我依旧没提到艾在传统医学上的作用?当然,在传统医学中,艾有极重要的位置,不过说真的,暂时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能证实这些治疗方法确实有效。
艾灸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效性却有待商榷
那么,艾最大的用途依旧是在食用上。虽然以前有研究表明艾中含有一些对身体有负面影响的成分,不过作为食品,相信也不会有人天天吃艾吧,如果是一年只吃两只手都能数得过去的青团子,其中的侧柏酮,倒也不是很值得担心。
被艾染成绿色的青团子,由于艾中含有侧柏酮,因此青团子恐怕不是那么适合作为长期食用目标
本文原文来自sywhuah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