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快门完全解析: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
相机快门完全解析: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
相机快门是摄影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它不仅控制着光线进入传感器的时间,还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曝光和动态效果。本文将通过动画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你彻底搞懂相机快门的工作原理和各种类型快门的特点。
快门的基本概念
作用:掌控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
单幕帘(机械)单程运动速度一般是恒定的,一般为1/250秒(4ms)
因此快门速度实际指的是曝光时长,而不是幕帘运动速度
即:曝光时长≠幕帘门运动速度
两个幕帘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曝光时长
曝光时间<4ms时,CMOS没有机会全部漏出,而是由下至上局部漏出
曝光时间≥4ms时,外界施加的光可以被CMOS均匀捕获。(即,为什么多数闪光灯同步速度上限为4ms的原因)
快门结构
卷帘快门
前帘:先打开让传感器感光的叫作前帘
后帘:之后关闭结束感光的叫作后帘
果冻效应
相机传感器是逐行读取,机械快门的上下两端总有4ms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在电子快门中更大——20ms
CMOS的性能决定读出速度受限,大概20ms,如果要做到每行像素曝光结束时可以同步读出,电子快门只能按照读出速度20ms时间差的这条斜线,来控制每行像素的开启
较大的时间差会导致果冻效应
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物体发生位移,则画面也会有偏移,直的变斜,旋转的变扭曲
如何减少果冻效应
①减少相对运动
②提高读出速度
机械快门可以先曝光,后逐行读出
全域快门
同时控制电路开启,曝光后先把电子转移到存储单元,之后再读出数据(信号)
一次读取所有数据,可完全避免果冻效应
代价:由于给每个像素提供存储单元,会降低像素接受光线的能力,进而影响信噪比和画质,主要是贵
机械卷帘快门
电子卷帘快门
无反上才有,直接读取传感器数据,没有快门的机械结构
优点:节省快门寿命;静音;快门速度更快
缺点:画质可能不好,果冻效应更明显;
虽然可以同时感光,但后读出的像素感光时间更长,导致画面整体曝光不均匀
电子前帘快门(电子+机械)
用电子快门模拟前帘,再机械控制后帘落下
优点:可以不受读出速度的影响,同时能避免前帘开合产生的震动,可以有效改善电子快门的一些缺点
缺点:由于传感器和机械后帘不在同一平面,快门速度过高时,会出现曝光不均匀的现象,可能会有焦外损失,有切光斑的现象(前景的光斑上半部分被裁切,后景的光斑下半部分被裁切),不建议1/2000以上使用
镜间快门
在镜头中间光圈旁,结构与光圈类似,开合的过程中,CMOS可以整体感光,不存在时间差,无果冻效应
开合时间也更快
缺点:对进光量和景深有影响
拍摄视频时的快门
快门越快,动态模糊越少(需要抠图的话,模糊减少更方便抠)
快门速度低于帧数时,会按照快门的每一次运作记录画面,帧数变少,画面变卡
快门角度
180度法则:控制快门速度是帧数的二倍(比如1/50秒--25帧),可以获得人眼比较舒适的动态模糊
建议常备ND镜,保证合适的动态模糊和景深
频闪
快门速度的设定&人造光源的交流电频率 不匹配导致
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Hz,0.02s
如果拍摄24帧视频,按180度曝光,快门为1/48s,导致周期不一致,会出现闪烁
如果使用1/50的快门,则能与周期匹配,做到亮度一致,避免频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