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家庭急救:济南妇幼保健院专家的“三做三不做”建议
胎膜早破-家庭急救:济南妇幼保健院专家的“三做三不做”建议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的一种常见突发状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白晶副主任医师总结了应对胎膜早破的“三做三不做”原则,帮助孕妇及家属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措施,降低风险。
什么是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指在分娩发动前,胎膜发生自发性破裂,导致羊水流出。这一情况可能发生在足月(怀孕37周后)或未足月(怀孕37周前),前者影响较小,但如果发生在未足月阶段,可能会引起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早产等问题。因此,胎膜早破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尤为关键。
发生胎膜早破时,应该“三做”
立即平躺,保持臀部抬高
胎膜破裂后,羊水会流出,胎儿可能会因羊水减少而受到压迫,甚至出现脐带脱垂的风险。因此,孕妇应立即平躺,并用枕头或毛巾垫高臀部,以减少羊水流失,保护胎儿安全。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胎膜破裂后,宫腔与外界相通,感染风险大大增加。此时,孕妇应避免阴道冲洗或手部直接接触外阴,可用干净的卫生巾或柔软的毛巾轻轻覆盖外阴,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应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活动,以减少羊水继续流失。迅速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胎膜早破后,孕妇应立即通知家人并尽快前往医院。就医途中,应尽量选择平稳的交通工具,避免剧烈颠簸。如果情况紧急,可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帮助。医生会根据胎龄、羊水情况和感染风险等因素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发生胎膜早破时,切记“三不做”
不要随意走动或站立
胎膜破裂后,孕妇若站立或行走,羊水会快速流出,增加脐带脱垂的风险,影响胎儿供氧。因此,家属应立即协助孕妇平躺,并尽量减少移动,等待医疗救助。不要擅自用药或插入物品
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因紧张而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血药物,甚至尝试用棉花、纸巾等堵住阴道口,防止羊水流出。这些做法不仅无助于缓解症状,还可能引发感染,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清洁,等待医生处理。不要过度惊慌,避免情绪波动
胎膜早破虽然是一种紧急情况,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孕妇的情绪变化可能影响宫缩和胎儿健康,因此,在突发状况下,孕妇和家属都应尽量保持冷静,按正确的方法应对,尽快就医,以确保母婴平安。
专业建议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专家发现,许多孕妇因不了解胎膜早破的应对方法,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感染或早产风险增加。为此,专家建议:
定期产检,监测胎膜情况
产检过程中,医生会检查宫颈长度、羊水量等指标,以评估早产或胎膜早破的风险。对于高危孕妇,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子宫畸形等,应加强监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关注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孕期如果出现阴道流水、宫缩频繁、下腹坠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确保胎膜处于完整状态。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胎膜早破风险
适量运动、均衡营养、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都是预防胎膜早破的重要措施。此外,孕期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减少感染风险。
胎膜早破是孕期较为常见的突发状况,掌握科学的家庭急救措施可以帮助孕妇和家属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减少母婴健康风险。专家总结的“三做三不做”原则,为孕妇提供了明确的应对指南。每一位准妈妈都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警惕,做好充分的孕期准备,以确保顺利分娩,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