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一首《怡然观海》富有哲理,引导人们做精神上的富有者
高克恭一首《怡然观海》富有哲理,引导人们做精神上的富有者
近来,网络上流行一段吟诵“我问青山何时老,青山问我几时闲”的短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这句诗看似古意盎然,实则经过现代改编。其源头可追溯至元代诗人高克恭的《怡然观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大部分版本的改编诗为:“我问青山何时老,青山问我几时闲。我见众山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青山已随晚风去,我与沧海话桑田。朝阳落暮霞光盛,云海浅薄秋雨残。”有的人甚至把这首诗的作者标为杜甫。
经仔细研究,从这首诗的用语上来看,大都是现代人的用语习惯,根本不符合杜甫的诗风,充其量只能算是比较有创意的现代打油诗。不过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还是有些来头的,应该是化用了元代诗人高克恭的诗句。
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元朝西北地区突厥族人,祖籍新疆,出生于山西大同,后随父生活在北京房山,元朝官员、画家、诗人,他处事干练,持法有度,颇有官声,官至刑部尚书,享年六十三岁。
高克恭曾经在江南任职多年,再加上他是元朝颇有影响力的画家,故对山水田园情有独钟。一日,他登上香港大帽山,观赏着荃湾海景,诗兴大发,写下一首《怡然观海》。诗作原文如下:
这首诗的大意是:
接连数日,每天都要登上大帽山,站在山上观赏荃湾海景。
帽山上的青青草木一直郁郁葱葱,并没有什么颜色上的变化。
看着苍茫辽阔的大海,我不禁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
清风悠悠,反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得悠闲。
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得到悠闲的。
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高克恭这首《怡然观海》是一首即景抒怀诗。
这首诗开篇先写自己观海看山的情景,大海苍茫辽阔,青山郁郁葱葱,沧海不老,青山依旧,入眼皆是壮丽景色。
接着,发出灵魂拷问,岁月悠悠,沧海青山却不改旧时容颜,它们会不会老去,什么时候老去,没有人回答他,只有清风拂面,仿佛在询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清闲。
最后,自问自答,结合自身人生历练,给出了很有深度的答案,如果注定不是闲人,那肯定闲不得,能够得到清闲的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全诗语言浅白,通俗易懂;语浅意深,富有哲理;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蕴藉深邃,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由浅入深,通过对沧海、青山、清风这些常见意象的描写入手,引发出自己灵魂深处的思考,最终推论出一个值得借鉴的人生哲理,只有精神上富有,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求得清闲,这里所说的闲是一种看破之后的放下,是一种精神上的闲适。
诗中最后两句:“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启迪。真正悠闲的人不会寂寞,因为他的精神是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