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会复古漫步:从景堂图书馆到余庆楼的历史建筑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会复古漫步:从景堂图书馆到余庆楼的历史建筑之旅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84105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是一座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还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电视剧《1983我来了》在新会取景拍摄,这座古城再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让我们以景堂图书馆为中心,来一场复古漫步,探寻新会的历史文化魅力。

景堂图书馆

景堂图书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中心社区仁寿路。这座建于中华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中间为花园水池,安放有一座2米多高的冯景堂铜像。花园两侧为回廊,后座三层为主要藏书室,通高14米,山花有戴季陶题的“智识府库”等字。整座馆舍建筑结构新颖,布局合理,是新会中华民国时期代表建筑之一。

大新路-仁寿路历史文化街区

从景堂图书馆出发,沿着大新路-仁寿路历史文化街区漫步,既可感受浓厚的复古氛围,又能体验热闹的市井生活。这条历史文化街区与新会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新会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大新路-仁寿楼历史文化街区历来都是新会区内主要的文化、商业活动街区。

杨西岩楼

在仁寿路与中心路一带,隐藏着一座杨西岩楼。杨西岩楼,即杨西岩旧居,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中心路公园8号,于2019年被江门市政府列入市历史建筑名录(第二批)名单。杨西岩,字蔚彬,1868年(清同治七年)出生于新会县(今新会市)崖西仙洞多洞前里。1923年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9年10月5日,杨西岩病逝于广州终年61岁。杨西岩爱国爱乡,晚年很关心家乡建设,先后捐资兴建会城象山公园中的亭台,修建新会商会会所。

炼丹井

穿过大新路,沿朱紫路一直走,来到炼丹井。炼丹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宁社区朱紫路。建于北宋。传为宋代会城道人李之先开凿,用于炼丹制药,清同治九年(1870)、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维修。1990年会城镇人民政府再次重修,在井四周铺条石,加立铁栏杆。199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保护标志,加以保护。井口以长石筑成方形边长1.03米,井深4.5米。井口石刻有“炼丹井”“后治九年重修”“民国十年重修”等字。该井水质极佳,是发豆芽、酿酒之甘泉。

菱东石戏台

沿途一路打卡经典景点新会书院、人民会堂、学宫,然后到达菱东石戏台。石戏台,位于新会区会城街道菱东社区平安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坐东向西,平面为长方形,通面阔三间15米,通进深三间11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高8.3米。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台前4条花岗岩圆石柱与木横梁衔,梧下与横梁间施雕花木华板。明间为舞台,左右为音乐间,舞台后为化妆间。石台基仿须弥座,高1米,边角饰竹节纹,戏台外有院子,建有围墙。该戏台是广东现存较大较早的古代石戏台,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和民间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新宁铁路遗址

平安路→东关路→圭峰东路,沿途打卡东关基督堂,在新会华侨中学的外围探寻新宁铁路遗址。该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城东社区圭峰东路。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为新宁铁路新会段东门站的建筑之一。该站原建有办公楼、仓库、月台、碉楼等建筑物,客货运繁忙,在中华民国时期遭受日军飞机5次轰炸损坏严重,仅存碉楼一座,现用作新会侨中的美术室。建筑物楼高三层,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4平方米,通高10.8米,是新宁铁路新会段仅存的建筑物,对研究地方铁路历史和见证日寇侵华暴行具有较重要文物价值。

余庆楼

向牛雕方向前行,踏上冈州大道,与余庆楼来一场偶遇。余庆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泗丫村冈州广场。建于中华民国时期,由何姓归侨兴建。坐西南向东北,平面为长方形,通宽4.94米,进深5.63,高15米。周边建有围栏,青砖铺地,占地面积429平方米。楼身四层,混凝土结构,各层各面有3个方形窗户,券形窗楣。内部原设有螺旋式木板楼梯,维修时改水泥楼梯。挑台为柱廊式,有一圈完整的柱廊,南北两面栏板塑有“余庆楼”3个繁体行书。楼顶为凉亭,半圆形穹隆顶,四周有宝瓶护栏。该碉楼在近年全面维修,楼身饰白色石灰。该碉楼是一座高大的柱廊式碉楼,是会城旧城区仅有的高大碉楼建筑,较有文物价值。

趁着周末天气正好,在新会来一场复古漫步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