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哈佛专家全面解读红斑狼疮:从症状、预防、遗传风险到前沿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哈佛专家全面解读红斑狼疮:从症状、预防、遗传风险到前沿治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stluciabj.cn/news/gsdt/1731405761.html

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可能影响身体多个器官。本文将从症状、预防、遗传风险到前沿治疗等多个方面,全面解读这一疾病。


Karen H. Costenbader教授(右上)在直播现场

红斑狼疮简介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组织。这种疾病的表现差异很大,主要特征是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生成了许多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这些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在疾病的爆发期(即活动期)常见。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受累。通常的治疗方法包括羟氯喹(一种抗疟疾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这些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还有一些更特异的免疫抑制药物。

谁会患上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的发病高峰在15-40岁之间,但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约90%的患者是女性,尤其是在青春期到绝经期之间。美国的患病率约为每2000人中有1.7例,全球范围也大致相似。非洲裔、西班牙裔、美国土著以及亚裔人群的患病率高于欧洲裔人群,有两到三倍的差距。部分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另一部分可能是环境影响。

红斑狼疮会累及哪些器官?

红斑狼疮可能影响大脑、眼睛、黏膜、心脏、肺部、肾脏、生殖系统、血液、胃肠道、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这种复杂性使得诊断、追踪、治疗和管理都面临挑战。

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遗传问题

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了,但已知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果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病,患者的终身患病风险约为5%。如果是同卵双胞胎,另一方的患病风险约为25%。研究还发现,吸烟、空气污染、硅化物的暴露、肥胖、酒精、某些病毒以及性激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红斑狼疮可以预防吗?

虽然目前无法完全预防红斑狼疮,但可以控制一些风险因素,如避免吸烟、减少硅化物的暴露、保持健康体重、避免不良饮食习惯等。研究表明,红斑狼疮患者在确诊前的血液中可能已存在一些自身抗体,如果能提前识别这些高风险人群,或许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羟氯喹、类固醇药物以及多种免疫抑制药物。近年来,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发出了许多靶向治疗的新药。在一些大型医疗中心,患者的十年生存率已达到95%左右。此外,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也显示出潜在的治愈希望。

红斑狼疮可以治愈吗?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红斑狼疮的方法,但医学研究正在不断进步。德国研究团队尝试的CAR-T细胞疗法在部分患者身上取得了成功。同时,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供选择,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物、生物制剂等。未来,随着更多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治愈的希望将越来越大。

生活建议

红斑狼疮患者应定期接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在怀孕方面,虽然需要谨慎规划,但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果。羟氯喹是一种安全的药物,可以在怀孕期间使用。

重要提示:本文涉及医疗方面的任何分享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务必谨遵医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