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甫诗句“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新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甫诗句“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新解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68490

杜甫的《客夜》一诗中,“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历来是解读此诗的疑点和难点。本文作者对这两句诗的含义存疑很久了,最近忽有所悟——破解这两句诗的关键,大概就在“应悉未归情”的“应”字上!


四川省三台县的杜甫草堂

宝应元年(762年)七月,严武赴朝任职,杜甫一直把严武送到绵州才分手。由于成都徐知道突然叛乱,造成道路阻隔,杜甫无法返回成都草堂,于是辗转去了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杜甫的《客夜》这首诗,即作于只身滞留梓州的时候: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此诗的尾联,历来是解读此诗的疑点和难点。学界要么认为信是老妻写的,要么认为信是杜甫写的,但是对“应悉未归情”中的“应”字,都一致解释为“应该”(读作yīng)。然而这两种意见,都不能自圆其说。

如果说信是老妻写的,那么“应悉未归情”就解释不通了。杜甫没有接到老妻来信的时候可以揣度:“老妻收到我的信以后,就应该知道我迟迟不归的苦衷了。”事实上杜甫已经收到老妻的回信,他不需要使用这个表示揣度的“应”字了。

说信是杜甫写的,也不对。“老妻书数纸”,意为“老妻的来信好几页”或“老妻写了好几页纸(即家书)”,反正信是老妻写的,不容置疑。我们不能为了把“应悉未归情”解释通,不顾“老妻书数纸”的原意。

金圣叹提出,“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应读作“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意即:“老妻啊,我给你写一封信,你就应该知道我迟迟不归的苦衷了。”句意似乎解释通了,但是诗毕竟不同于散文,硬把语气连贯的“老妻书数纸”割裂开,总显得牵强和别扭。

笔者对这两句诗的含义存疑很久了,最近忽有所悟——破解这两句诗的关键,大概就在“应悉未归情”的“应”字上!这两句诗所以得不到正解,也许就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应”理解为“应该”,结果形成了一个死结。其实这个“应”字是“回应”的“应”,“应答”的“应”,读作yìng,可解释为“回答”或“答复”。

具体理由如下。

一、在各种语文辞书中,“回答”为“应”(yìng)的常见义项之一。如《列子·汤问》中“河曲智叟亡以应”的“应”,就是“回答”的意思。这里举几个杜诗中的例句: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
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独坐二首》)
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返照》)

二、杜甫寄家书在先。杜甫初到梓州的时候,作有《悲秋》一诗,原诗如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由诗中的“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可知,杜甫当时托人给住在成都草堂的妻子捎过一封家书。这封家书估计是捎到了,不然老妻就不知道杜甫的行踪,无法给杜甫回信。

三、“应”字在“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把“应”解释为“答复”,这个字才能上承“老妻书数纸”,下启“悉未归情”。如果把“应”解释为“应该”,前后两句在语气上就不连贯了,逻辑上也说不通。

四、“应”即“答”,“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即“老妻书数纸,答悉未归情”。“答”能说通,“应”就能说通。

总之,在“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中,“应”不能解释为“应该”,而应解释为“答复”。全句的意思是:“老妻的回信写了几页纸,答复说知道我迟迟不归的苦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