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吒2》之 “偏见”:打破枷锁,重塑自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吒2》之 “偏见”:打破枷锁,重塑自我

引用
豆瓣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465634/

《哪吒2》延续了前作对"偏见"主题的深度探讨,通过哪吒、敖丙等角色的故事,展现了偏见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影片不仅揭示了偏见与权力结构的复杂关系,更通过角色的成长历程,传递出打破偏见、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力量。

你会因为一个人的外貌,就判断他的性格吗?
你会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对ta持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吗?
你会因为一个人的性别,就认为ta适合或不适合做某些事情吗?
你会因为别人的"偏见",而不知不觉也戴上"有色眼镜"吗?

在大银幕上,再次掀起了一股"哪吒热"的《哪吒2》(全称《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统称《哪吒2》),像五年前的《哪吒1》(全称《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统称《哪吒1》)一样,都深度探讨了这个主题——偏见。

偏见的沉重枷锁

魔丸的诅咒与世俗的排斥
主角哪吒身上,就背负了很多"偏见"。他本应是灵珠转世,因申公豹和龙族的刻意调换,成了人人畏惧的魔丸。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贴上了"妖怪""祸害"的标签,成了陈塘关百姓眼中的不祥之物。人们对他充满了恐惧和敌意,哪怕他从未主动伤害过任何人。这种偏见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哪吒喘不过气来。他渴望被接纳、被认可,却一次次地遭受拒绝和排斥。在这种环境下,哪吒逐渐变得叛逆、顽劣,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掩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他试图通过恶作剧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却只能换来更多的厌恶和指责。在《哪吒 1》中,哪吒虽身处命运的泥沼,却并未被其彻底吞噬,最终爆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惊天怒吼。

敖丙,身为龙族的一员,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善良的内心,然而,在这个以偏见为底色的世界里,他的妖族身份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他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摆脱世俗的歧视与偏见。上一秒明明救下了李靖夫妇和陈塘关百姓,下一秒,就因为妖族身份,遭到愚民的咒骂和唾弃。敖丙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在家族的期望和个人的道德良知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敖光,龙族首领,并非一个与主角绝对对立的"反派",他既要保护儿子敖丙周全,也要兼顾龙族利益,尽力为龙族争取平等地位。敖光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也和儿子敖丙一样,陷入外界压力和偏见,和自己内心道德谴责的两难境地。

勤奋与偏见的矛盾
申公豹,作为元始天尊徒弟中最勤奋的一个,却因为妖族的身份,始终得不到师门的认可和重用。《哪吒1》里,他就说过:"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他的才华被埋没,努力被忽视,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怨恨。在长期的偏见和歧视下,申公豹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惜与龙族勾结,试图通过阴谋诡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让他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父亲申正道,也是一个活在别人制定的规则框架下的妖,充满目标感,努力、勤奋,对仙界,即我们社会意义上的高位者,充满滤镜。长期的压迫,让他哪怕遭遇悲剧,也没有认清现实。

《哪吒 2》中的偏见与权力结构

在《哪吒 2》所构建的宏大世界里,偏见不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误解,而是与深层次的权力结构紧密相连。影片巧妙地揭示了高位者如何利用偏见来维护自身的权威和利益,而低位者又在这种偏见的压迫下如何艰难求生。

无量天翁,这位身居高位、备受尊崇的仙界代表,表面上慈眉善目,打着修仙强教的旗号,实则背地里干着操纵他人、伤害无辜、涂炭生灵的龌龊之事。他身旁仙气飘飘的鹤童和鹿童,看似超凡脱俗,实则也是被收买、被 "进化" 的妖族。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看似正义,实则虚伪的权力体系,通过制造和传播偏见,将妖族等群体定义为邪恶的化身,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无量天翁,以个体行为的失范作为切入点,巧妙地替代了对制度失范的探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精妙的视角。这种偏见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和机会被高位者牢牢掌控,低位者则被剥夺了平等发展的权利。妖族们即便拥有善良的内心和强大的实力,也难以摆脱被歧视和压迫的命运。例如,龙族虽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却被镇压在海底,永无出头之日。他们为了改变命运,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这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们的偏见,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角色的反抗与成长

哪吒在《哪吒 2》中的成长令人瞩目。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冲动易怒、玩世不恭的魔童,而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和使命。他因为被说"丑",而自我怀疑,也深知自己被世人误解,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选择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为了拯救朋友敖丙,他不惜突破重重考验,努力修仙,只为换取琼浆玉液。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毫不畏惧,拼尽全力保护父母和家乡。他不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而是在看清了世界的规则后,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的那句"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正因少年,正因理想主义,那份对命运的挑战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才充满了青春的热血与无畏。

原来,不管是装扮得光鲜亮丽,还是简单朴素;不管是天生俊美,还是丑陋,都不能直接定义好坏或善恶。

《哪吒2》中,申家还出现了可爱的申小豹一角,某种程度来说,他其实和哪吒是镜像关系,像另一个哪吒。同样因为出生遭受偏见,同样年轻,有对世界"理想化"的阶段,只是一个自带主角光环,有自身信念,也有帮助有扶持;一个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会成为"理想"的"牺牲品"。

申公豹和申正道的命运选择,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仙或妖的称谓,不过是一层易碎的外壳。真正决定我们是谁的,是在无数次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时,在自私与利他的抉择中,我们所做出的行为。是被自利和贪欲所困,还是心系苍生,依然用最大的善意去面对这个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世界。简单地划定善恶,不过是自我意识的"画地为牢",脆弱不堪。这才是最关键的。

打破偏见,拥抱多元

在生活中,类似的偏见也有很多。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一方是女司机,就有人认定是女司机的责任,秉持着"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的偏见;如果一个人来自某个特定地区,就认为他一定有某种特定的性格或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学历,就认为他一定没有知识,缺乏能力;如果一个人是名校毕业,就认为他一定很优秀……这些偏见往往缺乏根据,却会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偏见呢?《认知突围》中说:"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某个预设立场或者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你就更容易在搜寻证据的途中不知不觉偏离公平。"很多时候,我们的偏见源于认知层次不够,固有的思维让我们无法理解超出认知的事情。

或许,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用偏见去定义他人。只有通过更多的了解和沟通,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起初因听信他人对达西的评价,对达西充满偏见,拒绝了他的求婚。后来了解真相后,她为自己的偏见深感内疚。最终,她放下偏见,与达西终成眷属。正如书中所说:"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

消除偏见,也并无捷径可走,就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偏见是人类心灵的枷锁,只有通过理性和教育才能打破。"唯有多读书、多经历、见世面,打开自我内心的包容度,才能有所消解。

这种看见并自我成长的生命力,也像影片《哪吒2 》,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偏见的批判上,而是通过主要角色的反抗和成长历程,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打破偏见、追求自我价值的强大精神力量。就像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说的,他希望,能做出一个「不认命」的故事,给人们鼓舞和力量。

2019年,《哪吒1》拿下超50亿票房,位列中国电影史票房总排名第四位;《哪吒2》也不负所望,上映首日,票房直逼5亿。

制作上,更是相对《哪吒1》更上一层楼。

导演饺子打磨剧本花了两年,制作后期花了三年,既要"顶级制作",也要"顶级美学",五年的精心打磨,换来了《哪吒2》的口碑载道。制作的用心,表达的诚意,观众都能感受到。

《哪吒》系列,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现实世界的种种问题,提醒我们,身份和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我们越在身份和自我认同上挣扎,就越要超越表面的"偏见",不论是外在的偏见,还是自我的偏见,才能,更精准看到自我内在的价值与认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