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马宝成:地震避险记住这七字诀!
全国政协委员马宝成:地震避险记住这七字诀!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应急管理部官方微信、微博特别开设了《代表委员话应急科普》栏目,邀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同为应急科普宣传代言。
全国政协委员马宝成,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特别强调了地震避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的避险原则。
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掌握科学自救技能至关重要。以下是两个真实的案例,展示了应急演练在地震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37所寄宿制学校的17870名师生在5分钟内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在警报声响起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抱住头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撤离到指定的操场安全区域。各班老师迅速清点人数,整个逃生过程井然有序。据了解,这样的应急疏散演练在民和县各中小学校每月都会进行一次。
图为民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附属幼儿园开展地震安全演练
案例二
2022年4月6日7时许,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1级地震,监控拍下宜宾珙县王家镇中学师生整齐避险有序撤离的画面。副校长杨先生称,地震时同学们正在上早自习,当时警铃响起后,学生第一时间蹲到课桌下避险,之后在老师指导下有序撤离到操场,全校安全撤离共用时约2分40秒,师生面对地震冷静处置得益于他们每周一次的地震演习。
地震发生过程短暂,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这些知识要牢记:
- 地震具有瞬间发生、破坏性强、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
- 掌握自救技能至关重要
- 请大家牢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的避险原则
- 地震发生时切勿慌乱
- 避险时应“伏地、遮挡、手抓紧”
- 不要盲目跳楼
- 也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 如果被埋压,要保持镇定,保存体力
- 可以用石块敲击等方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 平时加强演练,多学习防震避险知识,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发生地震可以马上往户外逃吗?可以躲入衣柜等家具里吗?可以趴在地上或者躺着等待救援吗?这份地震自救指南一定要了解:
微信如何设置地震预警?
用户在微信内搜索“中国地震台网”或“地震预警”:
进入“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
点击“开启地震预警”并允许“地震预警通知”与“获取位置”;
成功添加关注地后即可开启地震预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