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零碳建筑 | 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助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澳大利亚“绿色之星”为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零碳建筑 | 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助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澳大利亚“绿色之星”为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ri.org.cn/insights/zero-carbon-buildings-exemplle-of-australias-green-starr%E2%80%99.

2024年7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的条文,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作为加分项纳入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填补了2019年版评价标准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面的空白。

建筑垃圾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是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根据住建部的数据,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8倍左右,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40%,是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物。为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及资源化利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分别提出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到203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吨/万平方米等目标。

当下,中国城市在处理和管理建筑垃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仅为50%,相较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次局部修订中,《标准》新增了“采取措施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作为一条加分项,但仍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在改善建筑垃圾回收率较低的现状方面稍显乏力。

从国际层面来看,已有良好实践表明将建筑垃圾相关指标纳入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并加以详细规定,有助于提升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以澳大利亚“绿色之星”(Green Star)评级体系为例,根据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reen Building Council Australia)2013年发布的研究结果,通过“绿色之星-竣工”(Green Star-As Built) 认证的建筑物,其建造和拆除的废弃物(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C&D Waste)的平均回收利用率达96%。

澳大利亚“绿色之星”建筑评级体系

2003年,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正式创立“绿色之星”建筑评级体系,旨在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建筑和社区的韧性,促进市场转型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减轻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助力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研究显示,相比普通建筑,获得“绿色之星认证” (Green Star certified)的建筑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63%;获得认证的资产市场价值每平方米可增加16.4%,年回报率可增加13.5%,加权平均租约到期时间(Weighted Average Lease Expire, WALE)可延长 23.0%。

作为澳大利亚唯一的国家级自愿评级体系,“绿色之星”目前下设建筑、社区建设、运营性能和室内装修四大评级工具,均包含了建造和拆除废弃物(C&D Waste)相关的指标,鼓励在建造、翻修、拆除过程中减少建筑垃圾填埋,提高回收率。

2021年更新的《“绿色之星”建造和拆除废弃物申报标准》(C&D Waste Reporting Criteria,以下简称“《申报标准》”)规定,为获取积分,废弃物承包商需要满足所有施工要求,并确保废弃物处理设施具有由合格审计员(Suitably Qualified Auditor)签发的符合《申报标准》的合规验证摘要(Compliance verification summary)。除此之外,《申报标准》还详细规定了绿星认证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包括审计员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并为审计过程提供了详细指南。

根据相关规定,在整个施工期间,废弃物承包商必须每月向建筑物业主或其代表发布附有废弃物处理单据副本的报告,包括:

  • 从建筑工地清除的废弃物总重量
  • 废弃物中最常见的建材种类及对应重量
  • 废弃物回收的具体地点
  • 避免被填埋的废弃物总重量
  • 送往填埋场的剩余废弃物总重量
  • 回收材料的最终去向和具体用途

以“绿星建筑”和“绿星-室内装修”两个评级工具为例。2020年,“绿星建筑”替代“绿星-设计与竣工”后,删去了建造和拆除废弃物的定量目标(Fixed Benchmark),保留了比例目标:作为最低要求之一,80%的建造和拆除废弃物必须进行回收,避免直接填埋;当回收率达到90%时可获得负责任施工积分。“绿色之星认证”要求提供一系列证明,包括来自废弃物承包商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合规验证摘要,购置时现场结构、拆除范围以及保留结构和外立面的拆除或现场图纸,以及由废弃物承包商每月提供的废弃物报告汇总生成的总报告。

“绿星-室内装修”的建造和拆除废弃物积分则通过定量目标激励建筑项目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积分将每平方米装修面积 5 公斤建筑垃圾作为基准线,当项目能够证明每平方米装修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少于4.5公斤被填埋时,就可以获得积分,填埋量每减少1公斤即可获得1个积分,最高可获得3分。

另外,“绿色之星”也推荐了建筑垃圾减量与回收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重新使用或回收建筑垃圾
  • 采用模块化和预制装置的设计解决方案
  • 回收或循环利用包装材料
  • 不拆除以前装修空间的重要部分

设计师和建筑商可根据项目自身需求和条件实践不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可持续性效果。

整体而言,“绿色之星”评级体系通过提出严格的建筑垃圾管理标准和资源利用要求,在项目层面为建筑垃圾管理提供了微观评估,全面评价了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利用率,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绿色建筑评级,促使利益相关方重视建筑垃圾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助力实现建筑领域脱碳目标。

目前,中国城镇每年竣工面积约30-40亿平方米,拆除面积近20亿平方米,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巨量的建筑垃圾处理需求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和气候风险。直接填埋建筑垃圾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和大气污染,在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理和填埋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绿色之星”的实践经验或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建筑废弃物管理水平,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强行业规范和公众意识,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促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零碳建筑 | 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助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澳大利亚“绿色之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