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美援朝中我们后勤是怎么破解美帝空袭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美援朝中我们后勤是怎么破解美帝空袭的?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M329EL05568JUO.html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志愿军创造性地建立了独特的防空哨系统。这一"土办法"不仅有效破解了美军的空中封锁,还展现了志愿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智慧和勇气。

空袭损失巨大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对的联军空军压力空前巨大,这都是以前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是没有遇到过的。

据美军官方统计,整个战争期间,联军参战的飞机在1200多架到1500多架之间浮动,结合朝鲜半岛的狭长地域,这个火力密度可谓巨大无比。这些飞机执行的任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我军的后方交通线来的,美军数据披露,在战争中,一共出动飞机72万架次,其中用于交通封锁的就达到了19.2万架次。


有恃无恐的美军轰炸机群

我军后勤主要依靠的是公路运输,在入朝初期,我们没有雷达等探测设备,没有防空武器,没有制空权,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入朝前20天内,我们损失了全部运输车辆1300辆车中的600多辆。在3年战争中,我军共损失汽车7729辆,其中78%是被飞机击毁的。

白天,敌机空袭很方便,我军后勤汽车部队就改为了夜间运输。但是我军驾驶员又普遍缺乏夜间关灯驾驶的经验,经常造成翻车、撞车、堵车等情况,还没碰到飞机自己就损失了,造成了运输效率极其低下,严重拖累的前线部队战斗。据统计,在前三次战役期间,大批物资积压在鸭绿江畔运不上前线,例如粮食运输只能完成25%,弹药运输则更加困难。


汽车运输部队初期损失极大

防空哨的诞生

汽车部队一开始想了个办法,在夜间运输时,驾驶员开窗驾驶,副驾驶负责监听敌机的噪音,同时在汽车的车灯灯罩上和尾灯上涂上泥巴,以降低车灯亮度等,但是这个效果很不明显。

汽车本身有很大的噪音,副驾驶即使仔细听声,飞机声音也很容易被发动机的声音盖住,发现时飞机已经飞的很近了,所以车内监听没什么效果。汽车灯即使降低了亮度,但是其灯光还是发散的,不像专用的防空管制灯那么有效。


为了躲避敌机,部分车辆还上了伪装,可惜收效甚微

志愿军领导和战士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在之前交通要地周围设置的对空监视哨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防空探测网络,这就是著名的"防空哨"。

防空哨就是沿着运输线,每隔一段距离布置一些士兵,依靠志愿军战士用耳朵听飞机的声音,进行防空探测,一旦发现敌情,就用枪声,对运输部队提出警告,让车队采取关车灯、隐蔽等措施,敌机过去后,还要及时解除警戒,确保运输任务继续快速执行。

防空哨的组成

这种人肉探测的方式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不少难度的,志愿军司令部非常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防空哨组织方式。


防空哨哨兵在执勤

防空哨一般根据运输线的重要程度安排人数。重要的运输线上一般是每哨6人,哨位与哨位间距是11.5公里,次要的运输线为34人,哨位间距为2.5公里,碰到重要地区,比如渡口,隘口等,还要适当缩小哨位间距。

执行防空哨任务的为步兵班,每个班可以组成2个防空哨,正副班长担任哨长,每个防空哨还要分成2人一组轮流值班,2人又要分别承担正、副哨。正哨主要负责维护交通秩序,盘查行人,发现敌特等工作,副哨则负责对空警戒和鸣枪警告等任务。分工明确,运作高效。

哨位的位置选择也有讲究。在山地地区,可设置在公路两侧较高的山坡上;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可以设置在离公路100米左右处的地方;在有河流的地方,设置在较高处,以避免水流声对监听造成干扰。

哨兵们由于不是主要在一线战斗,因此配备的武器也不同于其他部队,他们每人配备一支苏式步枪,据称苏式步枪的枪声较大,手榴弹4枚,还有口哨,弹壳等用于解除警报制造声音的工具。

防空哨由最初的单纯进行防空警戒,发展到后来进行指挥车辆,扫清敌特,抢修公路和救护受损的车辆和人员等,因此后期装备也有提升,连队一级还配备了轻机枪。

防空哨哨兵在指挥车辆通行
这样靠人肉搜索是非常耗人力的,因此志愿军司令部调集大量部队专门从事这个任务。在1952年"反绞杀"期间,我军派出了12600余人从事防空哨任务,分散的哨位里程长达2500多公里。到1952年底,又增加到了2800公里的防空哨,使用兵力达到了11个团,1568个哨位。

防空哨是怎么防空的

1、防空哨主要还是要志愿军战士的耳朵来防空。这就要求哨兵具有准确分辨敌机声音的能力。最开始,很多哨兵分辨不出敌机的声音和我军汽车开动的声音,报了不少假警报。

随着经验的积累,志愿军战士摸索出了一套总结规律:敌机在夜里飞过时,会有远处传来的"嗡嗡"声音,连续不断,由小变大。而我军汽车的声音是"呜呜"的,忽大忽小,而且汽车传来声音的时候,还没伴随地面震动。哨兵还根据哨位所在的不同地形,找到最合适的地方进行监听,比如背靠电线杆等物体监听敌机就比较容易。


P-51野马在朝鲜战场当作对地攻击机使用,声音特点比较明显

2、在听到敌机来袭的声音后要及时鸣枪警报,这个警报时机也有讲究,太早发出警报会影响车队的运输效率,太晚发出,则会让车队来不及做准备,容易被敌机发现造成损失。

哨兵在发现敌机后,马上做好准备,在适当时机开枪警报,车队要及时关掉车灯等照明措施。如果有司机一时没听到枪声,仍然开灯行驶,那哨兵要再次开枪或呼喊警告,直到汽车关灯。


在防空哨的守护下,车队夜间行车得以开灯快速行进

3、鸣枪警报也需要注意方法,在初期防空哨不熟练的时候,开枪的方向和角度不对,甚至造成了不少误伤,浪费了大量的弹药。如公安1师曾经发生过打伤司机和打坏汽车的事件2起,还误伤过一名朝鲜军队的少尉。

因此部队统一规定,用枪对准汽车方向上空,斜45度角开枪,如果在山区等地形有起伏的地方,则要抬高枪口。开枪时最好要顶风,这样枪声传播效果比较好。

防空哨设立初期消耗弹药非常大。经统计,其中一个师入朝半个月就消耗子弹499万多发,枪械磨损报废情况很严重,这是因为很多哨兵由于经验不够,怕发生遗漏,乱开警告枪,而听到的相邻哨所也接力鸣枪,过分强调开枪打到车队关灯为止。

后来部队再次总结出了"三不打"原则:有飞机没汽车时不打;听到邻哨枪声但是本哨没听见敌机声不打;开枪后汽车立即关灯不打。

这样一来,节省了大量弹药。

4、敌机威胁解除后,为了让车辆高效执行运输任务,要迅速及时的解除警报。

解除警报采用其他方式警报,比如吹哨子,大声呼喊,用坚硬的物体敲击铁轨、弹壳,打旗语等等方法。反正就是不能用枪声,因为枪声是固定的警告声,不能随便开。


哨兵打旗语解除警报

其他任务

防空哨后期不仅防空,还完成了大量其他任务。比如1953年上半年就排出了各种炸弹近5000枚,填补弹坑1200多个,抢救遇险人员5400多人,汽车800多辆。

敌机在我军运输路线附近还撒了大量四爪钉,以威胁车辆轮胎。防空哨也组织进行清扫,扫除交通威胁。


防空哨还帮着抓混进我军后方的敌特,其中一个分部的防空哨,在1951年3~12月,就抓获敌特36人。

重大意义

防空哨这样全世界独有的防空体系,是我们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对付强大对手的土办法,简单,却很有效。这志愿军战士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集体的力量,去弥补与对手巨大的技术装备的差距,连毛主席也对防空哨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防空哨是志愿军运输线的有力保障

在没有防空哨前,我军运输车队公路损失率达到了惊人的30~40%,有了防空哨后,损失率降低到了0.5%以下。提高车辆的周转能力,运输效率大大增强,由之前的63%提高到了94%。大大保证了前线的战斗进度,为后面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