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东港小海马长成大产业
一“马”当先!东港小海马长成大产业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大力发展海马养殖产业,目前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膨腹海马养殖基地。通过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当地企业成功掌握了膨腹海马在北方的繁育技术,不仅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的海马养殖车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海马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生物,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从2020年起,东港区发挥临海优势,探索膨腹海马养殖技术,如今全区养殖企业达到18家,成为北方最大的膨腹海马养殖基地。今年11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授予日照市东港区“中国膨腹海马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
膨腹海马原产澳大利亚等地。近年来,在海马引种和繁育过程中,日照海洋增殖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这家企业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共同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合作引进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苗种培育成活率高的膨腹海马亲本,开展繁育试验。
相对其他海马品种,膨腹海马抗病力强、苗种培育成活率高,适合北方推广养殖。据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养殖车间负责人滕树霖介绍,经过3年探索,企业在膨腹海马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该品种人工繁育及养殖规模化,2024年2月开始大规模养殖。目前,园区面积1.5万平方米。
“海马对水质、水温、光线、饵料等环境因子敏感度高,稍有差池就会出问题。经过这三年多的探索,目前我们完全掌握了膨腹海马在北方的繁育技术,为下一步在北方地区扩大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滕树霖一边清理养殖池,一边介绍海马的各种生活特性。
“海马一胎可以产三四百只,繁殖速度较快,但是个体较小,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从饲养方案到环境精准调控都需要持续摸索与优化。”滕树霖说。
在海马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水质清洁。据了解,企业通过探索,将海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产生的部分尾水提取热量后,再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废水零污染。
海马干品收购价每公斤达到1万元以上,作为高效益养殖种业,日照增殖公司也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采用“大公司+小企业”“公司+养殖户”等模式。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晾晒的海马。
目前,东港区膨腹海马规模化养殖企业数量已达到18家,还将海马亲本成功推广到威海、莱州、辽宁等地,通过“南马北育”的模式,形成立足日照、服务山东、带动环黄渤海海马养殖业的大产业。涛雒镇海马养殖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年育苗量超6000万尾。
据了解,明年日照海洋增殖公司将开工建设二期养殖车间,养殖面积新增2.5万平方米。此外,当地正在探索海马深加工等产业,推动海马资源开发利用和科研成果转化,同时结合当地旅游产业,促进多业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