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6市三季报出炉:谁是黑马?如何打好收官之战?
安徽16市三季报出炉:谁是黑马?如何打好收官之战?
GDP为经济发展画像。
作为衡量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GDP是观察经济规模,反映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窗口。
10月23日,安徽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率先为全省经济发展划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安徽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2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跑赢全国大盘(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5411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9792亿元,增长4.3%。
10月31日,随着黄山、淮北三季度GDP出炉,安徽16地市2024年三季报全部“出分”。其中合肥、芜湖、滁州GDP总量位列前三,铜陵(6.5%)增速领跑,6市GDP增速跑赢全省,5市GDP增速跑输全省。
这也使得前三季度各地市的经济比拼尤为激烈。而这背后,安徽各市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安徽16地市2024年前三季度GDP数据 制图:凤凰网安徽 许瑞瑞
16市2024年前三季度GDP综述
总的来看,GDP总量上,其中合肥实现9697.1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GDP比重26.03%,大幅领先于其他各市。与去年同期相比,芜湖离4000亿元更近一步,滁州GDP则突破3000亿元门槛;安徽3市前三季度GDP总量突破2000亿元,7市GDP在1000亿元-2000亿元之间;黄山(786.8亿元)GDP总量最低,不足790亿元。
GDP增速上安徽16市GDP同比均实现正增长,芜湖、亳州、马鞍山、安庆、铜陵、池州等6市GDP增速跑赢全省;铜陵(6.5%)、池州(6.40%)、马鞍山(5.8%)领跑;合肥、阜阳、宣城等三市经济增速与全省持平;黄山、六安、滁州、蚌埠、宿州、淮南、淮北等7市则略逊一筹。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14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合肥、芜湖、阜阳、亳州、蚌埠、马鞍山、安庆、淮南、铜陵、池州、宿州、六安、淮北、黄山),滁州、宣城第二产业增加值高于第一,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合肥市实现5937.6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各市,芜湖(1876.72)、阜阳(1419.6亿元)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滁州(1337.31亿元)与阜阳仅相差82.29亿元。
其中合肥(61.23%)、黄山(59.99%)、阜阳(53.13%)、蚌埠(54.75%)等4市第三产业占比高于全省(53.12%),亳州(53.01%)、淮北(52.52%)、淮南(51.64%)略逊一筹。
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合肥市实现3563.4亿元,同样大幅领先各市,据统计数据,9月份,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今年以来月度新高,同比增长18%,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2.6和6.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2%,创近33个月新高,累计增速已连续5个月居万亿GDP城市第1位。
前三季度,合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两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7%、34.3%,合计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80%。
此外,滁州、宣城第二产业增加值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50.72%、48.62%。
“大黄山”地区GDP情况
2024年3月30日安徽在黄山市召开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以此为标志,“大黄山”扬帆启航。“大黄山”包含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市、区)。
GDP方面来看,大黄山四市实现GDP总量5554.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14.9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1.4亿元、2193.8亿元、2246亿元。GDP增速方面四市GDP增速分别为6.4%、5.5%、5.4%跑赢全省。
皖北六市GDP情况
GDP总量上,皖北6市(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中阜阳(2672亿元)继续领跑,宿州(1863.7亿元)位列第二,亳州(1811亿元)位列第三,蚌埠(1746.1亿元)位列第四,淮南(1274.4亿元)位列第五,淮北(1072.7亿元)位列第六。
6市GDP总量为10439.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28.02%,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0024.6亿元、26.91%。分产业来看,6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均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其中阜阳、蚌埠、淮北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跑赢全省。
如何打好“收官”之战
今年剩下的时间该如何冲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谁表现更优?谁后劲更足?
从全省来看,三季报紧锣密鼓出炉的同时,各地正在密集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10月20日,滁州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部署,正视问题、坚定信心,锚定目标、干字当头,一天盯着一天干,有什么短板就补什么短板,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高质高效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0月14日,合肥市召开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强调,要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四季度是决战决胜全年工作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市委要求,咬定目标、奋勇争先,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为全年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9月30日,芜湖市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全年各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要准确、全面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用切实的责任感、紧迫感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芜湖贡献。
这也是各地市冲刺四季度,力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缩影。四季度影响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还会影响下一年的整体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必须要守住的关口。这是近期各地市密集开会部署四季度经济任务的重要因素。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测算显示,工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至少带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从各地冲刺四季度的部署来看,重大项目产业投资和工业增长成为重中之重。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前9的地市中,铜陵、芜湖、亳州、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跑赢或持平全省(8.9%),阜阳(8.1%)与全省接近。比如铜陵、芜湖、亳州的GDP增速分别为6.5%、5.70%、5.6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9%、8.9%、9.7%,而合肥这一数据高达15.2%,创近33个月新高。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也是影响各地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表现的重要因素。
从这一维度来看,各地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也将越发成为影响各地市经济竞逐态势的一条“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