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在南京,法桐为何“不可替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在南京,法桐为何“不可替代”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62835

立夏过后,南京进入法桐飘絮高发期。每年四五月份,南京都会启动夜间吹絮作业和飘絮预报系统,以应对法桐飘絮带来的困扰。然而,为什么南京会选择保留这些"惹人厌"的法桐树?

“炮头瞄向果球,喷吹!”5月6日晚10时,南京市秦淮区酒精厂路上,雾炮车驾驶员陈勇调整炮头,同伴刘佳俊摁下开关,一团高压水雾“携风裹雨”射向法桐,雾炮车吹过,果絮如鹅毛雪般纷纷落下。

立夏过后,南京最高气温蹿到25℃上下,光照充足,悬铃木(法桐)飘絮迎来高发期。像酒精厂路这样,城区各“梧桐大道”夜间密集进行吹絮作业;与此同时,延续了八年的“果毛飘絮预报系统”启动,向市民提供全市74条道路飘絮预报服务。

以林荫大道著称的南京,每年四五月份都会迎来“飘絮季”,园林部门动用了各种治理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难以根治,以至于每年都需进行约20轮吹絮作业。飘絮如此烦扰南京,法桐难道不可替换吗?

“无法桐,不南京!法桐被称为行道树之王,对南京来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还是历史的选择。”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处长臧廷亮说,城市每年不辞辛苦进行治絮作业,是以“短痛”换取法桐全年“福泽”:春日嫩绿,夏季遮阴,秋天金黄,冬天漏阳——法桐,已融入南京城的生命情感里。

行道树之王

撑起国内首条林荫大道

法桐,学名二球悬铃木,是悬铃木科落叶大乔木。法桐作为行道树引种南京,肇始于民国。上世纪20年代末,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和陵园大道规划了国内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林荫大道,行道树种选择的就是法桐。

“虽然是引进树种,法桐却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南京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凯介绍说,悬铃木抗逆性强,能够适应城市贫瘠的土壤等不良环境,日常养护中,比较耐修剪,可以尽快并长久地发挥生态效应。由于悬铃木叶片宽阔,表面有毛,滞留空气中颗粒物的效果好于许多树种,能够高效净化空气;且树形优美,高可达30米,分枝点达3米以上,法桐树冠“手牵手”形成绿色长廊,树木色彩随季节变化,四季各呈其妙。文艺大师丰子恺在散文中称:一年四季,这些梧桐树都抢着风头,或婀娜多姿,或枯败壮烈。

南京老城范围内法桐总数8万多棵,是城市行道树第二多树种,在南京城市绿化中形成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林荫大道系统,和沿线的建筑一道,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法桐林荫道文化。南京市民对法桐“用情很深”。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便受着法桐飘絮之苦,园林工人修剪法桐时,不少市民也“舍不得”,他们向有关部门打电话表示担忧,绿化园林部门只得不断回复12345工单:“科学修剪不会伤到法桐分毫,反而有助于树木生长、减少飘絮量,您请放心。”

林荫大道已是南京的闪亮名片,好多游客到南京都要一睹风采。近期,演员张颂文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拍的南京陵园路“梧桐大道”,网友纷纷跟帖配文:“来自南京春夏秋冬的浪漫”“有幸在春天遇见”“去年冬天拍的,和春天的各有特色”……今年“五一”期间,陵园路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打卡”。

组合拳“治絮”

还城市一片净朗晨空

在享受法桐“四季福泽”的同时,每年“飘絮季”也的确让城市颇受困扰。植物专家解释说,法桐飘絮是为了繁殖后代,每年四五月,球状的种子炸裂、凋落,本是自然繁育过程,但在城市,无数带毛的小果球漫天飘散,就成为城市的烦恼,令很多人感到不适甚至过敏。

近年来,南京总结出一套相对见效的综合“打法”:以防为主,“防絮、控絮、吹絮”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飘絮。研究显示,利用植物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关系,对多年生法桐枝条适当修剪,可以大幅减少后期结果量。因而每年冬春季,南京园林工人会给法桐“理发”来修剪控果。去年,南京共对62条道路的2000多株法桐实施修剪,清理截短枯死枝、病虫枝、结果枝等,保留健康枝,保证绿化景观效果,有效减少今春飘絮量。

少果法桐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也在尝试中。朱凯介绍,3年前他们在鼓楼区和秦淮区小范围试点70株新品种少果法桐,预计飘絮量仅有一般法桐的几十分之一乃至数百分之一。目前,这些法桐生长状况良好,不过法桐大量结果飘絮通常要十几年,所以还要继续观察新品种的少絮效果。

在生物防絮、园林控絮都已施行后,物理吹絮最后来“扫尾”,园林作业装备了“三件套”:雾炮抑尘车、高压洒水车、机动清扫车。酒精厂路上的法桐,胸径20—30厘米,正值“壮年”,树上挂着一串串褐色小果,风一吹,就有飞絮飘下。“这里在夫子庙景区外围,游客多,晚上10点多还有很多人,我们先从外围吹絮,凌晨0点之后才去景点吹絮。”秦淮区市政养护管理所高丹垠说,晚10点到凌晨3点市民游客出行少时,他们才能作业,而且为了降低夜间施工噪声,“三件套”错开作业时间。雾炮车先将果絮从树上吹下来,凌晨3:00至清晨6:30,洒水车和机扫车出动,将果絮冲洗到路边上,再收集、清理果絮。天亮后,市民游客就能享受空气清新的初夏早晨。

相比秦淮区酒精厂路,六合区大厂街道太子山路交通、人流量少,吹絮错开早晚交通高峰,选择在9:00—11:30、14:00—16:30两个时间段作业,雾炮车对法桐果球喷射后,沾了水雾的果絮悉数飘落下来,清扫车驶过后,路面很快恢复干净整洁。

南京园林绿化部门介绍,在无雨天气情况下,法桐道路每3天完成一轮吹絮作业。从4月初至今,已完成七八轮夜间吹絮。今年,南京重点治理主城区200余条道路的约4.8万株法桐,基本覆盖飘絮树龄法桐。

包容“不完美”

多元价值更值得肯定

南京筛选出的骨干树种有悬铃木、雄株银杏、水杉等24种。“任何树种都有‘特长’,也都有缺陷。”省林科院景观树种与花卉研究所所长黄利斌说,就南京“入选”的骨干树种来看,几乎找不到一种完美无缺的行道树种。

香樟在南京行道树数量中占首位,是常绿阔叶树种,夏季浓绿树冠形成天然“遮阳伞”,但“缺憾”也很明显,那就是冬季依然“遮天蔽日”,而南京冬天阴冷,行人需要阳光。雪松树型挺拔、高耸苍翠,北京东路和御道街是南京“雪松路”,但路旁一些雪松架起了“拐杖”,因为雪松根系浅、枝干脆,遇雨雪易断枝倒伏。银杏挺拔雄壮,秋季满树金黄,但树冠不够合抱,夏季遮阳效果不及法桐、香樟。

相比之下,法桐生性“泼辣”、树型优美,有行道树必备的诸多优点,每年唯一“惹人厌”就那么两个月。臧廷亮认为,法桐被誉为“行道树之王”,其功远大于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贡献巨大;城市出台各种举措整治飘絮,是以“短痛”换取法桐全年的“福泽”,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包容法桐的“不完美”,更多看到法桐在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对南京来说,法桐还具有特别意义,以至于一提到法桐,人们就想到南京。”黄利斌说,法桐之于南京已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行道树,而是升格为人格化的“城市成员”,“‘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诗意指看到桑树与梓树,就会产生敬爱之心,因为它们代表家乡。虽是引种树种,但相伴城市近百年,法桐已是南京的‘桑与梓’,不仅融入南京人特殊的情感记忆,也是许多游客对南京城的印象底色。”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