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就是晒干的莴笋?从植物学角度揭秘贡菜真相
贡菜就是晒干的莴笋?从植物学角度揭秘贡菜真相
近日,“贡菜就是晒干的莴笋”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贡菜的口感与莴笋干相似,因此推测贡菜就是晒干的莴笋。然而,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从植物学的角度来一探究竟。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莴苣家族的多样性
简单来说,贡菜是用特殊的茎用莴苣品种加工而成的菜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莴苣属植物的多样性。全世界菊科莴苣属的植物约有75种,但目前被驯化且广泛栽培的只有一个种,即莴苣(Lactuca sativa)。我们常见的球生菜、叶生菜、油麦菜、莴笋和贡菜,都是莴苣的不同品种,就像金毛、二哈、吉娃娃都是狗的不同品种一样。
有两个特征可以直观地表明这些蔬菜都属于同一个家族:无论是莴笋还是油麦菜,只要足够新鲜,掰开叶柄或切开外皮,都会发现有乳浆冒出来。莴苣的拉丁属名“Lactuca”的词头“Lac”正体现了乳汁的含义。不过,这些乳汁中并没有蛋白质,而是含有一些类似天然橡胶的成分,其主要作用是干扰动物的消化系统。
莴苣的传播历史
莴苣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的埃及。当时,莴苣被当作蔬菜食用,其形象甚至出现在埃及陵墓壁画中。在古埃及,莴苣与生产和收获之神“敏”有关,人们相信在节日庆典时将莴苣放置在冥王神像周围,可以增强神的繁殖能力,为人类带来更好的收成。
莴苣最初传入中国是在公元5世纪。据《清异录》记载,呙国使者来汉时,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因此莴苣被称为“千金菜”。到了公元12世纪,莴苣已经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在中国的培育过程中,莴苣逐渐发展出以粗壮茎秆为特色的品种。元代《农桑辑要》中记载了这种茎用莴苣的形态和食用方法,这正是贡菜的前身。贡菜作为贡品进献给乾隆皇帝时,其制作方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在贡菜成熟后,削去外皮,切成适当宽度的条,晾晒成干。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关于农作物种类划分的讨论,关键在于区分物种和品种的概念。在自然界,能够进行有效基因交流并产生可育后代的植物个体集合构成一个物种。要想成为新物种,就需要隔绝基因交流。阻断基因交流的方式可分为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两种。
合子后隔离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不能产生正常可繁育后代的个体,如骡子。合子前隔离则包括花粉无法在另一种植物雌蕊上萌发,或花粉根本不会被送到另一种植物柱头之上。不同莴苣品种之间并没有遗传隔离,它们可以杂交产生后代,因此仍属于同一物种。
品种则是由人类选育出的具有某种或某些特殊而稳定相同性状的种下类群单位。例如,市面上的苹果有富士、花牛、元帅、国光、秦冠等多个品种,它们都隶属于苹果这个物种。蔬菜根据食用部位的不同,也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品种群,如莴苣被划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
蔬菜界的“亲兄弟”
与莴苣家族类似,很多常见蔬菜物种在栽培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品种群。例如,芥菜从根到籽都被开发利用,芥末来自籽用芥菜的种子,榨菜来自茎用芥菜,儿菜是芽用芥菜的嫩芽,芥菜疙瘩来自根用芥菜,而各种叶用芥菜更是百花齐放。
甘蓝作为历史悠久的蔬菜,也分化出了各种不同的品种,包括叶用的卷心菜和羽衣甘蓝,茎用的球茎甘蓝,以及花用的西兰花和花椰菜等。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综上所述,贡菜确实属于莴苣属植物,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莴笋并不完全相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茎用莴苣品种,经过加工晒干后成为独特的食材。通过了解植物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食物的来源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