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银行家宋子文,掌管财权数年,却被沦为妹夫的军需官
孤独的银行家宋子文,掌管财权数年,却被沦为妹夫的军需官
宋子文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中宋家的长子,曾留学美国并在国民政府担任重要职务。他先后担任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试图为国民政府打造一套现代经济制度。然而,在蒋介石看来,他更需要的只是一个军需官。在满足不了日益高涨的军事支出时,宋子文逐渐被冷落。最终,在1947年因贪腐问题被傅斯年揭露而下台。
宋家三姐妹(左起: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初入仕途
宋子文自幼就与二位姐姐一样,赴美求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于1917年与妹妹宋美龄一同学成归国。回国后的宋子文起初在商界没有什么成绩。于1923年经二姐宋庆龄的举荐,来到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这也算是宋子文弃商从政的开始。同年中央银行开始筹备,宋子文利用从美国学来的金融知识在筹备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也受到了自己的二姐夫孙中山的器重,于1924年出任中央银行的第一任行长。
宋子文与胡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作为小舅子的宋子文与汪精卫等作为见证人在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上签字并参加了治丧活动。然而,失去靠山的宋子文在仕途之路上也混得风生水起。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宋子文被委任为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在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宋子文同样作为财政部长、常务委员左右着民国政府的财政大权。
男士从左至右:宋子安、宋子文、宋子良
1927年,宁汉分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宋子文的仕途。相反,自己的妹妹宋美龄与蒋介石完婚。自己的人生算是迎来了第二春。国民政府的财政命脉彻底地被宋子文,以及自己的大姐夫孔祥熙所掌握。
掌握财权
宋子文曾试图利用自己在美留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打造一套统一的、现代的经济制度。为了更好地规范当时的经济与金融市场。但在蒋介石看来,这些完全没有必要,或者说蒋介石完全不关心。他更需要的是一个钱袋子,或者说只需要一个管家和军需官。
宋子文与妹夫蒋介石等人
1931年,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的持续进行军费的不断增加,国民政府在战争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为缓解资金压力,国民政府决定发行救国公债。公债的发行对于当时的民国政府来说,可谓是一柄双刃剑。好的一面就是缓解了资金压力,坏的一面就是让本来已经很脆弱的金融财政体系越来越脆弱。公债只能缓解短期压力,对抗战初期的中国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解燃眉之急。对于没有稳定财政收入来源的国民政府,又常年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度来说,最大的支出几乎永远是军费。在1928年到1937年间,全国年支出的40%—48%都是用于军事目的的支出。军事的拨款加上发行的公债以及利息,全部军事支出要占到每年总支出的67%—85%。疲于筹款的宋子文,对于当时的财政状况也是无能为力。可以说是不能承受之巨。
孤独的金融家
在满足不了蒋介石日益高涨的军事支出之时,宋子文的被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在宋子文掌管民国财政的数年中,按《剑桥民国史》的说法就是:“在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中,中国确实曾有过发展现代银行系统,但却被战争中的蒋介石政府当做欠债,和筹措资金的工具。”全然失去了对生活、生产和商务贸易等提供金融支持的职能。正是由于国民政府官僚化的运作和国家资本对国民经济体系控制的日益加深,以及,当时外部政治、军事环境的不断恶化,令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体系走上了一条缺乏监管、滥行通涨的不归路。这也是作为金融家的宋子文与妹夫蒋介石矛盾的关键点。但,对于当时的财政状况宋子文显然是已经尽力了。
宋子文与妹妹宋美龄
贪腐之说
坊间传说宋家的资产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30亿美元,当时的30亿美元的购买力可不是如今能够衡量的。这个数字足以堪比当时国民政府几年的财政收入。但,这一说法始终没有定论。1947年,傅斯年公开炮轰宋子文与孔祥熙在主政财政之时大肆贪腐。按照傅斯年的为人作风他的炮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几年间,傅斯年锲而不舍地揭露宋子文贪腐的真相。最终也使得宋子文与孔祥熙先后下台。而对于贪腐蒋介石也需要给民众一个说法。这件事情蒋介石委托亲信陶希圣代为处理,最终的结果就是结算美元的时候漏点小数点,导致300万美元变成3亿美元。虽然这个结果有些牵强。但总算是有了结果。最终在宋子文下台以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宋子文
宋子文之死
1971年,宋子文因食物卡住气管不幸于美国辞世。享年77岁。葬礼上只有83岁的大姐宋霭龄代表宋家姐妹出席。二姐宋庆龄因包机问题未能赴美。三妹宋美龄因各方阻挠而不得已留在台湾。也至此宋家的兄弟姐妹再也未能一起相聚过。随着宋子文的去世,两个弟弟宋子安、宋子良也甚少涉足政治,宋家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渐渐地被人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