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夏日之美,最强推送!他可列首席!
杭州夏日之美,最强推送!他可列首席!
杭州,曾经是不少诗人的流连驻足之地。西湖则是杭州的眉目,历来受到文人的歌咏。
宋代诗人杨万里,对西湖的荷花特别关注,可谓情有独钟。据不完全统计,杨万里写过近百首西湖咏荷的诗词,时至今日,湖上荷风仍然吹送着来自南宋的诗情画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小的时候背过这首诗吗?今天,一起来看看,杨万里与杭城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你一定知道杨万里
你一定知道杨万里,如果不知道,网络搜索平台也会告诉你。不就是南宋大诗人么?这位写作狂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的也有四千两百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这位杨万里与杭州西湖渊源颇深,传世作品中西湖题材的就有数十首之多,其中传诵最广,入选过中学课本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短短28个字,言尽了西湖的夏日风姿: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百年来,荷花成为西湖文化景观的典型意象,杨万里的这首诗功不可没。文学和美景相互成就,相辅相成,让西湖这座文化名湖的底色更亮。
杨万里修筑小瀛洲
在描述西湖小瀛洲沿革的资料中,常看到这一句“万历三十九年,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杨万里”这个名字赫然出现。我的第一反应是,宋代杨万里何以穿越到明代?是不是记载上的纰漏?
我还是继续查资料,《杭州通鉴》(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记述得更为详细:“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钱塘县令杨万里以10年时间在放生池外筑外堤,堤岛之间以曲桥相连呈田字型,构成湖中湖、岛中岛的园林格局,小瀛洲自此形成,其面积105亩。”
从上面这则现代资料的出处入手,我又查阅了西湖学权威资料《湖山便览》(清乾隆年杭州人翟灏、翟瀚编纂):
放生池,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择僧守之,禁绝渔人越界捕捉。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九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后世关于杨万里修筑小瀛洲的记述都从这则史料中化来。这则史料不但记录了杨万里修筑了小瀛洲岛那一圈外埂,同时记录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三潭印月那三座小石塔,也是杨万里所修。
明代杨万里其人
《湖山便览》为清代早期著作,与明万历年相去不算太远,记述似为可信。也就是说明代也有一位跟西湖相关的人叫杨万里。可是,也不排除有误记的可能。如果不是误记,万历年间担任过钱塘县令的杨万里又是谁?到底有没有一个叫杨万里的人当过杭州县令呢?《西湖志》(清李卫修撰)、《西湖志纂》(清梁诗正、沈德潜撰)等西湖专志均没有记载。
我不得不转向地方志去找寻。明万历《钱塘县志》恰为杨万里的前任聂心汤所修纂,不可能有关于后任的记载。最为可能记载的就是清康熙《钱塘县志》。在这本古籍的第九卷中,我终于发现了杨万里的名字,记录一共只有下面这13个字:
杨万里,三十八年任,上海人,进士。
杨万里的名字列在前任聂心汤之后,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任钱塘县令,是松江府上海县人。
杨万里修筑杨公堤
明确了杨万里的籍贯是上海人之后,似乎就有了查阅史料的方向。康熙年间《上海县志》,我在第十卷名臣条里看到了杨万里的小传:
杨万里,字孟图,万历丁未进士,授浙江余姚令,调繁钱塘,宽仁廉洁,有循良称,西湖葑草雍淤,因疏湖筑堤与苏堤相望,号杨公堤,载西湖志中。
这段史料信息量比《钱塘县志》中所记要大多了,有杨万里的字“孟图”,有他中进士的年份,有担任浙江余姚县令后调钱塘县令的履历。可是,后几句的记载却张冠李戴了。众所周知,“疏湖筑堤与苏堤相望,号杨公堤”的不是杨万里,而是鼎鼎有名的杨孟瑛。
有趣的是,100年以后,嘉庆《上海县志》第三卷名贤条中,也有杨万里的小传,所记与康熙《上海县志》几乎一样。可是,后面用小字补记了一段:
李卫西湖志杨公堤杨孟瑛所筑,无万里名祠,亦未载,姑从史志录之。
可见嘉庆《上海县志》的编撰者相当负责任,照前志录之,但告诉读者,杨公堤是杨孟瑛所筑,不是杨万里。
杨万里在杭州的贡献
综上所述,明代担任钱塘县令的杨万里确有其人。可是,杨万里除了修筑小瀛洲外堤的功绩之外,又在县令任上为杭州做过什么?
可喜的是,我在《武林梵志》(明末吴之鲸撰)中有所发现。吴之鲸与杨万里所处年代更近,记录的准确性可能更高。
六通律寺:瑛矢志恢复,建山门二座。“六通律寺”方伯题,“慧日重光”钱塘令杨万里题,“法地重开”葛寅亮题……
三生庵:在三生石侧。方伯吴公捐赀赎地,属戒僧广昆守之,钱塘令杨万里助赀建庵。
以上两条,杨万里在钱塘县任上,为六通寺题写了匾额,资助了三生痷的修建。
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两堤三岛”是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岛当中,面积最大的岛为小瀛洲。钱塘县令杨万里在任期间,花了多年时间修筑了小瀛洲的外堤,使其“湖中有湖”的经典水上园林初见规模。有此功绩,他也应与宋代的杨万里一样,值得我们纪念。
荷香与清凉
荷花香,瓜清凉
一起静品诗词
感受无限美好的夏日风光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
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夏日忆西湖》
于谦
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
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荷花,有“君子之花”之美誉
而历来的文人墨客
自然也对其情有独钟
并留下了很多西湖咏荷的诗词
可杭州的美,从来不止于西湖
还藏在浸润千年的历史之中
藏在烟火气十足的大街小巷之中
藏在小众诗意的湖光山色之中
……
杭州夏日最美之处
你有没有独家推荐?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