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 4 个方法,实用!
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 4 个方法,实用!
甲状腺结节中,恶性肿瘤仅占5%~15%,其余大部分是良性疾病。临床中,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检测、超声、病理穿刺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何特点?不同患者如何选择呢?一起看看吧~
1. 体检
良性甲状腺结节
一般没有症状,常通过体检查出。触诊时,良性甲状腺结节通常质地较软、表明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良好。少数良性结节患者因结节体积较大,可以看见或触及颈部的包块,可伴有颈部肿胀感或压迫感。少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向胸骨后生长,导致胸骨后甲状腺肿,可引起呼吸困难或吞咽梗阻感。
恶性结节
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也没有明显症状。甲状腺未分化癌和淋巴瘤恶性程度高,甲状腺肿块可迅速增大,可伴有疼痛、声音嘶哑、呼吸窘迫或吞咽困难。触诊时,不同于良性结节,甲状腺癌的肿块触之偏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另外,部分甲状腺癌患者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2. 生物标志物
虽然甲状腺结节的恶性概率并不高,多数时候没有症状,但也有迹可循。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颈部辐射暴露史的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会升高。甲状腺髓样癌伴有降钙素及癌胚抗原(CEA)的增高,因此当临床怀疑甲状腺髓样癌时,可进一步测定降钙素及CEA。
3. 超声是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通过超声可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数量、位置、内部结构、有无钙化、血供情况、边界是否清晰等,还能评估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的常见超声表现包括垂直位生长、实性、微钙化、极低回声、边缘模糊或侵犯甲状腺外组织,综合判断结果即“C-TIRADS分类”:
- 1~3类结节多数为良性;
- 4A类结节恶性可能为2%~10%;
- 4B类结节恶性可能为10%~50%;
- 4C类结节恶性可能为50%~90%;
- 5类结节恶性可能>90%。
4. 病理是诊断疾病性质的“金标准”
传统方法是在手术中取得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但手术毕竟创伤不小,还可能出现相关的并发症。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困境。
FNA是在超声引导下实现微创化病理诊断的技术,仅凭一根细针就能在术前获得细胞学检查结果,还可以将得到的标本用于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检测,提升确诊率。
FNA是公认评估甲状腺结节性质最准确、成本效益最佳的手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当超声提示甲状腺结节可能是恶性的时候,可进行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的FNA来明确性质。即使检查初期超声并未提示甲状腺癌,但随访过程中结节增长迅速、形态出现恶性特征或高度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也可行FNA。
对于FNA获取的标本,除了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测外,一般会同时进行甲状腺癌的基因突变检测,以提高确诊率,帮助判断疾病预后。
- BFAF基因突变多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
- RAS基因突变在甲状腺滤泡癌中最为常见,其次是滤泡型乳头状癌,但在良性病变中也可能存在,因此通常不会单独应用RAS基因突变进行结节良恶性判断;
- RET基因融合是乳头状癌中最常见的重排变异,也可以发生于良性甲状腺病变中;RET基因的点突变在甲状腺髓样癌中较为常见;
- PPARγ基因重排主要发生于滤泡性病变,包括甲状腺滤泡癌、滤泡型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等,常见重排类型有PAX8/PPARγ、CREB3L2/PPARγ;
- TERT启动子突变与肿瘤高侵袭性密切相关。
注意!并非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都能进行FNA
- 有出凝血异常的患者需谨慎进行;
- 穿刺操作需要患者配合,所以精神障碍者、难以配合者,也很难完成FNA;
- 若甲状腺结节过小(直径4 mm以下),穿刺很难精确获得病灶细胞,一般也不行FNA。
5. 其他检查
此外,CT检查可评估甲状腺结节大小、气道压迫情况、结节胸骨后生长范围以及超声未探测到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核素显像可协助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而PET/CT可作为侵袭性高的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评估手段。以上检查不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常规手段。通过体检、超声、化验、FNA这些综合手段就可以让恶性甲状腺结节无所遁形了。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