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交将可刷掌乘车 记者第一时间体验掌静脉识别系统
重庆轨交将可刷掌乘车 记者第一时间体验掌静脉识别系统
识别准确吗?安全吗?
如今,轨道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日渐成为众多城市竞相推进的建设方向,指纹、刷脸……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革新着人们的出行体验。
“抬手就能进站”是什么体验?3月20日,在重庆轨交18号线金鳌山站,记者现场体验了“掌静脉识别”的智慧交通新方式。
“刷掌进站”体验如何?是什么原理?识别准确吗?信息安全能得到保障吗?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回应。
重庆轨交18号线刷“掌”进站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于去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作为一条“年轻”的新线路,18号线承载着重庆南北向交通动脉重任的骨干线路,不仅彰显出都市轨道交通的高效便捷,更在全线引入了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掌静脉识别系统。
首次使用掌静脉检票系统前,需预先录入掌静脉纹理特征至服务器。记者现场体验了采集过程,只需将手掌悬空放置于采集器上方约十几秒,经过二次验证确保信息准确性后,即可完成掌纹录入。
在18号线进站闸机处,记者看到,该系统集成刷脸、刷卡和掌静脉识别等多种方式。记者根据提示将手掌置于识别区上方8厘米左右,瞬间闸机开启,轻松通过。
据悉,虽然这项技术尚未对公众开放,但地铁内部员工已能通过掌静脉识别自由进出站,且第二代产品已在开发中,致力于打造更为人性化的用户体验。
误识率只有千万分之一
掌静脉特征识别技术因其源于人体内生理特征,具有不易磨损、稳定、难以伪造的特点,利用近红外光反射原理进行非接触式识别,用户只需悬空手掌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与安全性。
据佛山育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王天明介绍,该系统的误识率(FAR)达到了千万分之一,误拒率(FRR)为十万分之一,准确度极高。
“在重庆轨道交通项目中,单次掌静脉识别速度已可达100~200毫秒,足以满足百万级应用场景需求。”上海华铭智能终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事业部研发总监付强透露,而面对未来,他们正联手英特尔开发第二代产品,持续优化性能。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在提升通行效率、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具备重要优势。而伴随移动互联网、近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城轨自动检票机正在集成更多数字化功能,以加速乘客出入检票机的效率,并为更多乘客提供便利,这使AFC系统应运而生。
然而,AFC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性能不足以支撑生物特征识别等新型数字化应用负载、宽温及震动等因素影响设备稳定性与可用性,以及设备成本压力影响城轨运营收益等。
为应对上述挑战,专业从事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终端设备研发工作的华铭,推出了应用掌静脉特征识别技术的检票机注册、识别、验证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以育脉掌静脉特征识别算法为核心,以基于英特尔架构的锐宝智联新一代高速、高可靠边缘计算盒为载体,共同应用于华铭智慧检票机系统。
华铭副总经理付强表示:“如今,AFC系统在加速交通运行效率、方便乘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而AFC系统的数智化变革则依赖于掌静脉特征识别等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希望帮助用户部署更加智能的AFC系统,使城轨交通运行更高效、安全、可靠、环保,从而助力实现智慧通行。”
据介绍,这一解决方案能够对乘客手掌静脉特征进行快速精准检索,实现用户手掌快速识别并过闸通行,可有效缓解高峰期用户拥挤问题,同时避免二维码等验证方式存在的不稳定、盗刷等问题。
掌静脉技术安全吗?
与已广泛应用的刷脸和指纹一样,同样属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掌静脉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一些疑问与挑战:掌静脉技术安全吗?
“我们在做算法研发的时候,就把安全性放到第一位,我们希望这个技术可以更便捷、更安全、更易用。”对此,王天明告诉记者,掌静脉识别技术并不直接存储原始图像数据,而是通过专门的算法模型提取特征信息,并对其进行独特的混淆加密处理。
形象地说,就像将一张纸分割成256个独立模块分别存储,并严格执行公安部门的标准政策对这些模块进行标识和数据保护。即便数据库遭遇攻击,导致部分用户数据泄露,由于数据已经过加密处理,无法直接还原和利用,如同拿到的是一堆无法拼凑的碎纸片,不能构成完整的图像信息,从而有效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
另一方面,记者从英特尔方面了解到,与传统验证方式相比,掌静脉特征识别更加高效,可有效解决二维码识别等技术可能存在的手机网络不稳定、低电量关机等问题,同时还能够防范二维码盗刷等风险,提高用户资金的安全性。
育脉掌静脉特征识别由静脉特征提取、加密、压缩和海量特征高速匹配两部分组成。其中,静脉特征提取、加密和压缩部分在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锐宝智联边缘计算盒上运行。在特征提取的技术方案选择上,育脉使用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掌静脉特征提取算法,并采用了OpenVINO工具套件作为推理框架,以实现基于边缘计算盒的推理部署。
此外,育脉掌静脉特征提取算法还使用英特尔oneAPI工具包进行优化,以提升在基于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上的运行性能。与此同时,海量特征高速匹配部分则在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边缘服务器上运行,以更好地应对海量特征匹配所带来的性能压力。
英特尔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中国区行业销售总监谢青山表示:“面向未来的智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正在深化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生态建设,衔接上下游生态参与者,构建一体化智能城市轨道交通方案,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落地,帮助用户提升交通效率、维护城市交通安全有序运行,并催生更多创新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