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摆了!四川话的味道之长~~~
不摆了!四川话的味道之长~~~
四川方言在“吃”这方面
是出了名的有意思
各种叠词的使用
食材有葱葱、虾虾、心心、米米
餐具有杯杯、盖盖、盅盅
量词有坨坨、片片、钵钵
这些词从嘴里冒出来的时候
可以感受到四川人
是真的很热爱吃吃吃
而在热爱美食这件事情上
四川人也是真实的
把美食融入了自己的“唇齿”之间
不摆了!味道之长!
★ ✉ ☻
味道长
图片来源:小红书@安然~
在四川,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味道长”,比如“不摆了,他们屋头几兄弟,个个味道之长。”“说起你们幺爸的龙门阵,味道长”。
这个词并不是说菜的味道怎么样,而是借由味道形容一个事物意味深长,很值得玩味。
四川话的味道也很长!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四川方言里有很多跟食物、烹饪相关的词汇和用法。比如,把食物的特性和人的性格联系到一起或是用烹饪手法来描述一种事物的状态。
在四川人的餐桌上,语言和食物一样丰富多彩。
#四季豆
油盐不进!
★ ✉ ☻
四季豆
图片来源:小红书@包吃包煮
“哎呀,我这朋友啊,简直就是个“四季豆”,油盐不进。”
你说,这四川方言里,人怎么就成了豆子呢?这得从豆子的“吸收能力”说起。四季豆,这哥们儿,对油盐那是出了名的“挑剔”,就像我朋友一样 ,别人的话,他耳朵一捂,全当耳边风。
用“四季豆”一代入,这人倔强的劲儿,是不是也变得也挺可爱的?
#老果果
王母娘的蟠桃!
★ ✉ ☻
老果果
图片来源:小红书@包吃包煮
老果果,这词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树上挂久了的果子?其实啊,它跟果实的老嫩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老果果"这个词汇在四川方言中不仅指年纪大的人,还指那些在某个领域里非常有经验的老手。四川有句歇后语叫:"王母娘的蟠桃——老果果",用来形容那些像蟠桃树一样经过长时间才结出果实,富有经验和智慧的人。
#海椒虫
火熛火熛的!
★ ✉ ☻
海椒虫
图片来源:小红书@青青草原
四川人爱吃辣,把很能吃辣的人都叫做“海椒虫”。“我们老表就是一个海椒虫,几哈就整完了”,有点类似瞌睡虫的感觉。
而且,四川人形容辣也不喊辣,只说“火燎火熛的”,仿佛火在嘴里烧,这种语言是不是更有通感~
糍粑糯米
软耙耙 糯唧唧!
★ ✉ ☻
糍粑&糯米
糍粑心肠,这词四川人听了会心一笑,外地朋友也能秒懂,它就是“心软”的代名词。“我生来就是糍粑心肠”一听到这话,就知道这人的心,比糍粑还软,一捏就变形。
跟糯米类食物有关的还有,糯米老头儿和糯米小伙,分别指态度随和软弱的老人和奶油小生。
笋子炒肉
小时候听到就要跑!
图片来源:小红书@三三来吃~
因为以前多数长辈打小辈的时候是使用竹制的工具,或是竹片,或是竹子的枝条,使用竹制的工具打到肉了,所以形容小孩挨打就是“笋子炒肉”。
“作业还没写完就在看电视,你硬是想吃笋子炒肉。”这是四川人小时候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从竹条想到笋子,连挨打这回事都能被四川人说得有盐有味的~
吹稀饭
一到夏天全四川都在吹稀饭!
图片来源:小红书@Mengxi
一到夏天,四川人都在吹稀饭。为了在炎热的夏天吃一顿舒服的晚餐,你总能看到四川人火起火起的吹稀饭。
由此衍生出"吹稀饭"一词。“你搞快去吹你的稀饭”,这是我和同事间的默契暗号,代表手头的急活儿还没搞定。“我自己的稀饭都没还没吹冷”,意思就是工作还没忙利索。
在巴山蜀水的怀抱中,四川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幽默,将生活烹饪成一道道有声有色的风景。
你看四川人是不是又会吃又会说!
还有哪些四川方言你最常用?
快来留言区播放语音!